每年的5月16日,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设立的“国际光日”。1960年的这一天,美国杰出的物理学家与工程师西奥多·梅曼博士,在实验室中首次成功研发出了激光这一划时代的人造光源。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5-16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东南亚多国科研机构,历时十年攻关,首次系统揭示了东南亚大陆复杂的人群遗传结构与演化历史,“东南亚人群基因组计划”首期成果5月1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四川科技馆
2025-05-16
黑洞引力强大,一个原子核大小的黑洞蕴含的能量远超核工厂,其爆炸产生的能量相当于无数颗原子弹同时引爆,可能造成数十亿人死亡,彻底改变地球生态环境,严重威胁人类文明存续。
科普文迅
2025-05-15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团队通过分析重离子碰撞后产生的粒子“指纹”,提出了一种可能揭示夸克胶子汤(QGP)出现的关键指标,为探索宇宙早期物质形态演变提供了新视角。
返朴
2025-05-15
近年来微博、微信和自媒体等新兴的媒体形式迅速占领了互联网舆论平台,微博、微信和自媒体成为极具影响力的舆论阵地,从而深刻地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方式,在科普领域,使得科学传播方式正在或即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微科普
2025-05-14
在五光十色的珊瑚礁世界里,硬珊瑚总是“C位”出道,而一种更柔软、更神秘的生物——软珊瑚,却常年隐身在大众视野之外。它们没有硬骨架,却构建起大片海底森林;它们不像鱼群那样灵动,却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
中国绿发会
2025-05-13
一个年仅18岁的高中生,独立操刀人生首个科研项目,就作为唯一作者在天文学领域的顶刊发表论文,并且凭此夺得重要科学奖项。这不是励志故事中的文学情节,而是现实世界中的真人真事。
返朴
2025-05-12
如今,已耄耋之年的曾孝濂仍丹青不辍。去年年底,他的个人画展“雨林来信”在昆明当代美术馆开幕,在有生之年终于达成了心愿。面对祝贺,他却说,“要是老天爷再给我点时间,我的画还有提升的空间。”
科普时报
2025-05-09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物理学家Simon Wing提醒:“如果AI在筛选太空数据时误删关键信息,人类可能永远错过外星生命信号。”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09
从耐药细菌的崛起、流感病毒的变装秀,到真菌的沉默入侵和寄生虫的游击战术,微生物通过快速演化不断突破人类医学防线。
科普作品
2025-05-09
“正手爆冲”是孙颖莎在乒乓球比赛中标志性的进攻技术,它之所以极具威胁,是因为完美融合了力量、旋转和速度。要理解这一技术的精髓,我们可以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它的运作机制,并从中提炼出提升乒乓球水平的实用技巧
科小二
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