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咖啡已成为许多人不可或缺的“能量源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充满魅力的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看看这个新兴专业如何为咖啡产业注入新活力,为青年学子铺就别样的职业发展道路。
大国粮策
2025-08-14
指甲上的白点叫点状白甲症,多因甲母受轻微外伤,致新生甲细胞角化异常形成气泡,随指甲生长会消失。营养缺乏预警更普遍明显,并非仅体现于指甲。
北京科协
2025-08-14
纳米塑料的直径小于1微米,而微塑料的直径则在1微米到5毫米之间,看起来大小没差多少,但是,相比于微塑料,纳米塑料的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8-14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相关要求,天津市东丽区教育局持续加强全区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
2025-08-13
防晒是为防太阳光中紫外线伤皮肤。紫外线分UVA、UVB、UVC,UVC多被臭氧层吸收,抵达地面的主要是UVA和UVB。UVA致晒黑老化,UVB致晒伤。阴天UVB多被挡,但UVA仍可穿透云层伤皮肤。
北京科协
2025-08-13
2025年,科学家在细胞中发现一种名为 半融合体 的新结构,可能参与细胞内部的回收与分拣系统,打破我们对细胞器的既有认知。它的存在或将为遗传病机制研究带来新方向。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2
2.52亿年前,一场火山引发的灭绝灾难让地球陷入持续五百万年的超级温室。科学家发现,真正让地球“降不了温”的原因,是热带森林的消失。这段历史,正提醒我们——气候的刹车系统,其实长在树上。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2
科学家正在尝试操控记忆,甚至“植入”从未发生过的情境。这不是科幻,而是源于光遗传学与记忆痕迹研究的突破。通过在小鼠大脑中标记并激活特定神经元,研究者成功触发并修改了恐惧记忆。这项技术正为PTSD和神经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2
最新研究发现,人体肠道中的部分细菌能“吸收”有毒的PFAS化学物,并帮助将其排出体外。这一现象在小鼠体内得到了验证,未来或有望开发“排毒益生菌”,为慢性暴露人群提供新的干预方式。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2
研究发现,鸟类OTOP1受体的四处关键突变削弱了对强酸的神经响应,使鸣禽等能放心食用高酸果实,从而拓宽食谱、推动物种扩张,展现基因微调与生态适应的巧妙联动。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2
研究显示,莫哈维沙漠地衣在超高剂量 UVC 辐射下存活三个月,依靠“真菌盔甲+化学防晒”机制,为太空生命与地球极端环境适应性提供新思路。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2
科学家将人类语言相关基因 NOVA1 的特有变体导入小鼠体内,结果发现它们的发声模式发生了细微而显著的变化。这一研究揭示了语言能力演化可能隐藏的遗传线索,打开了通向语言起源的新窗口。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2
科学家首次成功培育出由两只雄性小鼠基因构成的可育个体,实现哺乳动物“雄源生殖”。通过精准修改7个关键基因印记区域,这项突破挑战了生命起源的传统理解,亦引发深远的伦理与技术讨论。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2
它们曾被误认是“同一个物种”,横跨五大洋,飘浮于海面。但最新基因研究发现,僧帽水母其实至少包含四个彼此隔离的物种。形似而神异,演化从不只写在外表上。即便在没有陆地阻隔的蓝色荒原里,演化也在悄然划界。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1
瑞士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会呼吸”的活体材料,将蓝藻植入3D打印水凝胶中,不仅能持续吸收二氧化碳,还能沉积矿物结构,自我增强。这项技术有望用于绿色建筑,实现低成本、低维护的长期碳封存。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1
气候科学启发新技术?本研究团队模拟冰川气泡的形成机制,提出一种全新信息储存方式:通过控制冻结速率,把气泡当作编码元素,实现信息在冰中的“写入”与“读取”。这一方法在极地通信、低能耗存储和材料制造等领域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