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70周年。1953年4月25日,两个年轻人在知名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页纸的论文,揭示了DNA双螺旋结构,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后生物学研究正式迈入分子时代。
深究科学
2023-10-07
纽结理论长期困扰着数学家,但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有研究者在生物学中找到了突破口,因为纽结结构存在于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中,例如蛋白质、DNA等。对于难以识别归类的复杂纽结结构,AI给出了令人惊讶的结果。
返朴
2024-10-21
解清帅能够一家团聚,离不开一家做人脸识别的公司。公司的“跨年龄同亲缘人脸比对算法”通过分析解清帅父母加上哥哥的面部图像,就匹配到了解清帅,最终通过DNA对比,确认了解清帅的身份。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3-12-07
在现代社会,有许多场合是需要核实一个人的身份的。对照身份证当然是很常用的方法,人脸识别也很有帮助,但有一种最古老的方法至今仍在使用,那就是指纹比对。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3-12-21
2023年4月,《科学》杂志发表了德国、瑞士等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雄性黄疯蚁大多是嵌合体,身上有两套DNA——这种现象目前仅在雄性黄疯蚁身上被发现。出品: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3-07-28
通过研究某地的昆虫时空变化、分布格局变化以及对其进化机制进行研究,可有助于了解环保、气候等多方面的研究问题,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十分重要的一环。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4-01-16
曾在精神病院治疗的梵高,一生饱受精神分裂症困扰的经济学家约翰·纳什,把抑郁比作内心“黑狗”的丘吉尔…… 这些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取得极大成就的名人们似乎总在佐证“天才与疯子,一线之隔”这句名言。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4-12
古今中外,围绕着遗传的问题有很多探讨。从林奈、拉马克、达尔文,再到孟德尔,以及后面的沃森、克里克等,最终科学家找到了生命的遗传秘密:它就潜藏在我们的基因里。
深究科学
2023-09-28
在数据爆炸的时代,如何高效、可持续地储存信息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中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用DNA储存数据的新技术,有望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3-22
最近几年,一种新奇有趣的相亲方式正风靡全球,那就是听起来无比“高科技感”的DNA相亲。听到这里,是不是有人跃跃欲试啦?别着急,我们先来看一下,根据DNA按图索骥,是否真能找到让你心动的那个TA。
科学辟谣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