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50多岁女性来访者的情况非常值得关注,她所描述的“心像猫抓一样难受”和“疯狂走动至疲惫才能平静”是典型的内心焦虑驱动的外在行为表现。这更像是一种“以行动来回避内心痛苦”的应对机制。下面我将从心理学
李不言
2025-09-25
眼皮跳不停,本质是神经的微小“短路”。 它的主要诱因是:疲劳、压力、用眼过度和咖啡因。 它的解决方案是:休息、放松、减少刺激和热敷。请把它当作身体发出的友好提醒,而不是“灾祸”的预言。
谢耳朵
2025-09-10
科学研究表明,“星期一焦虑”不仅令人情绪低落,还可能导致慢性压力积累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本文通过分析心理、生理与流行病学研究,揭示星期一如何从文化节律转化为真实的健康挑战。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8
无聊,并不意味着无能、浪费时间或缺乏价值。在神经科学的视角下,它是一种自然、必要的大脑自我调节机制——帮助我们从信息洪流中抽离,进入反思、整合、再出发的状态。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08
“拖延不是懒惰!揭秘大脑‘理智骑士’(前额叶)与‘快乐猴子’(边缘系统)的生死博弈。神经科学证实:拖延是本能与规划的神经战争。4步驯猴策略,助你重塑大脑——告别自责,用科学终结拖延!”
郭亚轩
2025-07-20
你是否总被焦虑裹挟?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剖析焦虑本质,揭示越控制越失控的反弹效应、适度焦虑的意义等真相,并提供焦虑具象化练习、身体扫描、建立“焦虑缓冲区”等实用工具,助你与焦虑共舞。
郭亚轩
2025-07-19
大多数人都会表现出上午焦虑水平高于下午的情况,但是这与早睡早起并不相关,而是与皮质醇觉醒反应和睡眠惯性两个原因有关。
科学辟谣
2025-07-03
人体生物钟并非简单的24小时循环装置,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CN)是这个系统的控制中枢,当外界环境与内在节律产生错位时,体温、血压、消化酶分泌等多个生理过程都会陷入混乱。
谢耳朵
2025-05-07
糖尿病与抑郁症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本文阐述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危害、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抑郁症及其早期识别。
医心全意
2025-02-26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焦虑似乎如影随形,成为了许多人生活中的常客。考试的压力、工作的挑战、人际关系的困扰……每一个因素都可能成为焦虑的导火索。
福建省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4-11-03
到底什么是“预制朋友圈”?“预制朋友圈”又为什么会火呢?这其实体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朋友圈焦虑”。
科普中国新媒体
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