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麦,命运大不同!小麦凭面包、馒头稳坐主食 C 位,大麦却靠啤酒、糌粑刷存在感 —— 这背后的基因密码与驯化趣事,藏着作物进化的大秘密~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10-27
又到一年麦播季,今年河南麦播却因天气“拖了后腿”。受9月以来持续阴雨影响,我省收秋种麦茬口衔接明显偏紧,麦播时间较常年推迟7天至15天,部分地块还面临土壤湿涝、播期更晚难题。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10-2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农科开放日展特色麦香,科普惠民助都市农业提质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以优质特色小麦为核心,通过 “展、品、玩、学” 多维形式,让农业科技 “看得见、尝得到、听得懂”,为公众搭建起 “从实验室到餐桌” 的近距离认知桥梁。
创新中国
2025-09-22
浙江新增3个小麦、水稻新品种,它们长得好、产得多
在农业发展进程中,水稻和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始终备受关注。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增效,科学家们一直努力培育和推出优质品种。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9-12
小麦的基因小聪明:穿越四千年的生存智慧
为什么小麦能在寒冬腊月的北方田野存活,又能在阴雨连绵的南方抽穗?为什么有的面粉劲道弹牙,有的却松软细腻?今天我们揭开小麦如何靠着基因的小聪明成为养活半个中国的主粮。 (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28
【大国粮策】小麦四千年:从外来作物到文明基石,基因密码里藏着怎样的智慧?
四千年风雨流转,小麦早已从“外来客”变成“自家人”,融入华夏文明的血脉。它见证王朝更迭,滋养万家灯火,更在基因中镌刻着适应与创新的智慧。
大国粮策
2025-08-11
小麦生育期的长短,常随品种特性、生态条件与播期早晚而变化。一般地说,纬度、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我国冬小麦以南到北,生育期由100天左右逐渐增加到270天。
一芳田自然科普
2025-08-05
外源褪黑素可提高干旱复水小麦品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团队发现外源褪黑素可提高干旱和复水条件下小麦抗旱性并改善籽粒品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2025-06-24
小麦(学名:Triticum aestivum L.)是禾本科、小麦属一年或越年生草本植物,中国南北各地广为栽培,品种很多,性状有所不同。
一芳田自然科普
2025-06-17
针尖儿对麦芒?讲究起来,麦芒“吊打”针尖儿!
小小的麦芒,看似平凡无奇,却在小麦的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大自然精妙设计的杰作,展现了植物在漫长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智慧。
科普时报
2025-06-13
“干热风"是小麦灌浆至成熟期出现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其特征为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会导致小麦蒸腾加剧,水分散失过快,从而影响小麦的正常灌浆。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