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0 日,第二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农科开放日” 科普活动圆满落幕。作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15 个专业研究所之一,杂交小麦研究所积极参与其中,以优质特色小麦为核心,通过 “展、品、玩、学” 多维形式,让农业科技 “看得见、尝得到、听得懂”,为公众搭建起 “从实验室到餐桌” 的近距离认知桥梁。

在科普市集核心展区,杂交小麦研究所集中亮出 “优质特色小麦家族”—— 白粒、紫粒、蓝粒、绿粒等不同类型的小麦种子整齐陈列,直观展现杂交小麦研究所自主选育的优质高产、优质抗逆及优质彩色系列小麦品种成果。

同时,现场带来了京郊房山长阳农场、琉璃河三街村,以及环京沧州黄骅、滨州沾化等地规模化种植基地(优质抗逆小麦示范种植面积超 1000 亩,示范田平均单产超千斤)的产出品,包括京郊复耕复垦地、环京盐碱地种植小麦加工的石磨面粉、优质强筋面粉、彩色小麦面粉,以及用这些面粉烤制的面包、现场烹饪的煎饼。从籽粒实物对比到加工产品品鉴,市民不仅能清晰区分不同小麦的差异,更能通过味蕾感受优质面粉的独特口感,不少家庭驻足品尝,小朋友们对彩色小麦更是充满好奇,活动现场不时传来 “原来小麦不只有白色”“这煎饼麦香味真浓” 的赞叹。

为让科普更具互动性,现场特别增设 “传统石磨磨面粉” 体验区,邀请小朋友亲手操作石磨,在研磨的过程中了解面粉的来源,感受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育种技术的结合。现场,科研人员还围绕小麦品种培育、规模化种植技术、面粉加工工艺等内容,为市民答疑解惑,讲述 “一粒好麦” 背后的科研故事。许多市民在了解成果后,当场咨询优质小麦产品的购买渠道,甚至希望直接购买展会样品,足见公众对健康优质农产品的认可与需求。

此次农科开放日,不仅拓宽了公众对优质特用小麦的认知边界,更让小麦科研成果真正 “走出实验室、走进千家万户”。作为致力于优质特色小麦研发与产业转化的科研单位,杂交小麦研究所始终以 “服务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满足市民健康需求” 为目标:一方面,依托自主品种与京郊种植基地深度合作,夯实规模化生产基础;另一方面,联合北京面由心生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发高附加值加工产品,提升经营主体收入。

下一步,杂交小麦研究所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优质特色小麦示范种植面积,深化与加工企业的产品开发合作,同时探索 “种植 + 农事体验” 的休闲农业新模式,让优质小麦不仅能 “看到不同、品出味道”,更能成为带动乡村振兴、丰富市民生活的重要力量,为北京都市农业注入持久的科技动能。

来源: 创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