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四阶段演进:1)早期探索(1600-1873年)2)电子管时代(1887-1946年)3)晶体管与集成电路阶段(1947-1971年)4)智能化时代(21世纪)(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28
放射化学和放射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玛丽·居里一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是女性科学家中唯一得此殊荣者。然而,因为当时没有人了解放射性物质的危害,放射学研究最终夺走了她的生命。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05
在化学元素的浩瀚星空中,碳元素具有卓越的多样性和重要性,能形成约千万种化合物,体现了其在化学领域的核心地位,更反映了它在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02
研究团队另辟蹊径,通过“配位结构调控”和“杂原子掺杂”两大策略,为金属原子打造“最优工作环境”。
Engineering前沿
2025-08-27
百余年来,科学家一直没搞明白,为什么静电有时候是正电,有时候是负电?究竟是谁决定了摩擦或接触之后的电荷种类?最近,奥地利的科学家们经过反复实验,终于搞明白了这个问题的关键。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25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铠甲催化剂”,将铂单原子稳定地锚定在富电子石墨烯上,实现了超低用量、超高性能的电解水制氢催化效果,并已在工业级电解槽中成功应用,为绿氢降本增效提供关键突破。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3
日本OIST科学家首创一种稳定的20电子ferrocene衍生物,突破有机金属化学百年“18电子规则”,为催化、储能等领域开辟新思路。这项研究结合配体设计与轨道调控,不仅挑战传统理论,也为分子工程打开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2
二十多年来,有一个实验一直备受关注,那就是缪子g-2实验,它主要测量缪子的反常磁矩。今年六月初,缪子g-2实验合作组发布了最终的结果。(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1
本文聚焦金刚石 NV 色心这一量子材料明星——尽管它是“钻石”内部的缺陷,但因具备常温稳定的量子态、易操控等特性,成为量子精密测量利器。
返朴
2025-07-17
人们都知道摩擦起电,静电有时是正电,有时是负电——如果得到电子,就带负电;反之,失去电子就带正电。但是,摩擦过程中,究竟是什么决定了电子的得到或失去呢?
返朴
2025-07-10
论文指出,当光照强度<50mW/cm²(相当于暴雨前夕),CO产率下降30%。
Engineering前沿
2025-06-04
论文指出,当光照强度低于100mW/cm²(相当于暴雨前阴天),CO产率下降30%。
Engineering前沿
2025-06-04
研究同时揭示局限:当水体pH值低于5或高于9时,降解效率分别骤降至49.8%和34.5%。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23
据测算,若将我国每年捕捉的1.6亿吨工业二氧化碳通过该技术转化,可生产2400万吨乙烯,相当于再造12个大庆油田。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