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50多年前人类已成功登月,但新世纪以来超半数月球探测器着陆任务失败。本文通过分析以色列、印度、日本等多个国家探测器失败案例,指出技术冗余不足、测试不充分及软件缺陷是主要原因,强调深空探测仍需扎实的
北斗天宇航天科普基地
2025-09-27
为何我们永远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嫦娥六号如何从“暗面”带回样本?这片远离地球干扰的“净土”隐藏着月球最古老的秘密,是探索宇宙的绝佳窗口。一文带你读懂月球背面的形成、探索与未来。
北斗天宇航天科普基地
2025-09-11
近年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航天局(ESA)、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等机构持续开展月球探测活动。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10
曾经有观点认为人类很快会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然而这个设想至今未能实现。美国宇航局(NASA)的载人航天计划多次调整,现在看来,建立月球基地的目标可能会由其他组织或私营企业来完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10
中国科学家通过分析嫦娥五号与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玄武岩样品,发现月球在20亿至28亿年前仍存在火山活动,推翻了此前“月球30亿年前已休眠”的观点。
北斗天宇航天科普基地
2025-08-28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锐警系统威胁预警模块通过计算得出,2024 YR4小行星在2032年撞击月球的概率为3.87%。
四川科技馆
2025-05-03
美国无人登月器争先恐后的扎堆登陆月球!有成功有失败,是要完成什么任务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美国的商业登月计划!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4-18
当我们凝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看到的不仅是岩石颗粒,更是跨越 28 亿年的时光碎片。这些来自宇宙深处的样本,正以科学的语言讲述着月球的前世今生,也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写下新的篇章。
桂粤科普
2025-03-31
通过两次采样任务,中国已成为全球月壤研究的重要力量。中国嫦娥任务两次采样3666.3克,在延长月球地质活动时间线、发现水分子、修正撞击通量模型等方面作出独特贡献。
桂粤科普
2025-03-31
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不仅是中国航天的里程碑,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一步。这些看似普通的土壤,正改写着我们对月球、太阳系乃至地球的认知。
桂粤科普
2025-03-31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做出的两项独立研究成果,如同两颗闪耀的学术之星,分别荣登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和《科学》杂志。
桂林科普小达人
2024-12-30
月球背面,这片长久以来隐藏在人类视野之外的神秘之地,与我们熟悉的正面相比,仿若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它的地壳更为厚实,如同月球的坚固盾牌,抵御了无数来自宇宙的猛烈撞击,因而陨石坑密密麻麻地布满表面,宛如
桂林科普小达人
20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