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一颗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将于2032年撞击地球的新闻让全球不淡定,联合国为此首次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以应对这一潜在威胁。如今,过了2个多月,调皮的2024 YR4去了哪里?

图 JWST观测2024 YR4小行星图像

2024年12月27日,智利的小行星撞击最后警报系统(ATLAS)望远镜捕捉到了一个快速移动的不明物体,这便是后来被命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经天文学家仔细测算,这颗小行星的直径介于40至100米之间,是一颗石质小行星。天文学家一度预警,2024 YR4将在2032年接近地球,撞击概率最高达到了3.1%。

锐警系统预报的月面撞击走廊

不过,到了2025年4月,一份更新报告指出,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风险已被排除,它告别地球,奔着月球去了。

日前,NASA 的近地天体研究中心对2024 YR4轨道进行了更新,奔着月球而去的2024 YR4撞击月球的概率达到3.8%,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锐警系统威胁预警模块通过计算亦得出,2024 YR4小行星在2032年撞击月球的概率为3.87%,与NASA结果吻合。锐警系统对撞月走廊进行了预报,目前主要分布在西经120°至东经30°、南纬30°附近的撞击条带上。

为了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人类设想了九种方式。躲到地下建筑工事中;利用核弹将小行星炸成碎块;动能撞击,发射飞行器高速撞击小行星以改变其速度和轨道;使用飞行器捕获并拖走小行星;让航天器与小行星伴飞,通过自身的引力逐渐改变小行星的轨道;激光烧蚀,用高能激光蒸发小行星表面物质,产生的反作用力可以缓慢改变其轨道;向小行星表面喷射高速离子流,改变小行星的速度和轨道;在小行星表面涂上一层“漆”,改变小行星的反照率,进而改变小行星的热辐射性质,再通过雅科夫斯基效应改变小行星轨道。从小行星上挖取物质,并用电磁弹射装置高速抛出,以此改变小行星的质量分布和轨道。

这九种方式多数处于理论研究或初步实验阶段。动能撞击是目前技术上最成熟、最可行的方法,并已被NASA的DART任务验证。

中国航天将论证实施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和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根据国家航天局此前介绍,我国将于2030年前首次执行小行星防御在轨验证任务。任务包括两颗航天器,撞击器实施撞击,探测器实施在轨探测评估。

来源: 综合行星防御与利用、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