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做完大扫除的那几天,就算是平常用完东西不归位的、随手放垃圾纸团的人,好像也能“暂时地”改变一些习惯,比之前更自觉维护家里的整洁,而这可能就是环境改变在起作用。
科普中国新媒体
2025-08-13
无聊,并不意味着无能、浪费时间或缺乏价值。在神经科学的视角下,它是一种自然、必要的大脑自我调节机制——帮助我们从信息洪流中抽离,进入反思、整合、再出发的状态。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08
身体的小动作藏着大秘密!从肠胃翻腾到手脚冰凉,都是心理在说话。读懂身体的脱口秀,是爱自己的开始,别让心理信号被忽略!
心理师 李义勇
2025-07-21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明明知道熬夜有害健康,却依然刷手机到凌晨;买完昂贵的商品后,即便发现存在瑕疵,也会不断说服自己“物有所值”?这些行为背后,都藏着大脑的“小把戏”——认知失调。
福建省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5-07-10
大多数人都会表现出上午焦虑水平高于下午的情况,但是这与早睡早起并不相关,而是与皮质醇觉醒反应和睡眠惯性两个原因有关。
科学辟谣
2025-07-03
许多写日记的人都有这个感受:写完之后心情会变得舒畅平和;即使原本是“累累的”甚至“丧丧的”,写日记之后也会得到缓解。
科普中国新媒体
2025-06-23
高考,犹如人生赛道上的关键一程,不仅是对十二年寒窗知识储备的全面检验,更是一场激烈的心理素质较量。在高考倒计时的紧张氛围里,每分每秒都承载着无限期待,而考生们的内心世界也变得格外敏感脆弱。
福建省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