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罗清军。

此刻,国庆长假也已经迎来第三天。

我们刚刚告别了九月。这意味着,2024年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分之三。我们似乎总被一个“忙”字推着走。忙碌、压力、疲惫,成了许多人生活的背景音。

周一到周五,像是被上紧了发条,在会议、通勤中高速旋转。终于盼到周末,你下定决心要好好休息,结果一觉睡到中午,醒来却头脑昏沉,仿佛睡了个假觉;还有人的周末依旧是忙不完的工作。

你刷了一下午短视频,信息流不断冲刷,放下手机的那一刻,却感到一种更深的疲惫和空虚。小长假里,你奔赴一场又一场聚会,在热闹和寒暄之后,回到家,寂静突然袭来,你感到的不是放松,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耗竭。

如果这些场景让你熟悉,那么我想,我们可能共同面临着一个现代人的悖论: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休息时间,却似乎越来越难以获得真正的休息。

这个国庆长假,或许是我们打破这个悖论的最佳时机。今天,我们想和你认真地探讨:如何在这个长假,真正地留出时间,爱自己。

第一、何为真正的休息?—— 从耗竭到滋养

真正的休息,究竟是什么?它绝不是简单的“不动”或“不工作”。也远不止是身体的停滞或娱乐的填充。它不是一个被动的、消极的“停下来”,而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为自己充电”的过程。

心理学家将休息分为两种:被动休息主动休息

被动休息,比如补觉、躺着看电视,对于弥补睡眠不足至关重要。但当身体基本需求满足后,它带来的效益会急剧递减,过度了甚至会加重昏沉感。

真正能修复我们的,往往是主动休息。 它不是让身体和心智停摆,而是有意识地将我们的能量,从消耗性的活动中,切换到补充性的活动中。

真正的休息,是让过度使用的理性大脑暂时“下班”,让长期被忽略的感受和情绪重新“回家”。 它像一个内在的转换开关,把你从“我必须……”的被动状态,切换到“我想要……”的主动状态。

比如

强迫自己看完一本“必读”的商业书籍,是工作思维的延伸,是消耗。

纯粹因为享受,而沉浸在一本小说曲折的情节和优美的文字里、听音乐,是滋养,是休息。

为了社交去参加喧闹的聚会,是消耗。

与一两个知己好友进行一场走心的、深入的交谈,是滋养。

真正的休息,本质上是一种 滋养”,而非 耗竭。它不仅仅是下一段奔跑前的“喘口气”,更是为你整个生命系统“充电”和“系统升级”的过程。

二、为何越休息越累?—— 看不见的“自我疏离”陷阱

那我们为什么总是选错休息方式,甚至越休息越累呢?

核心的症结在于:我们对自己,不够真诚。 我们与真实的自我,失去了一份宝贵的连接。

请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假期第一天,你的身体在休息,但你的内心可能正在上演一场无声的审判:

  • “别人都在旅行、聚会、提升自己,我这样躺着是不是太废了?”

  • “这本小说毫无营养,我应该去看点专业书。”

  • “这个爱好能赚到钱吗?不能?那花时间有什么意义?”

你看,我们的大脑从未真正休息。我们习惯了用社会的标尺、他人的眼光来丈量自己的一切,包括我们的喜好和放松方式。我们不断地在外部世界、在人群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位置,却很少安静下来,在自己的心里,与那个真实的自己相遇。

米哈里指出:“一颗散乱的心,是不幸福的。” 我们的心念总是散乱在外——比较、评判、焦虑、计划,唯独没有聚焦于我们当下的内在体验。我们花了太多时间追求“正确”的生活,却牺牲了对自己的“真诚”。

这导致了一个可怕的后果:我们的理性无比发达,善于规划和解决问题,但感受的触角却日渐迟钝。我们变得“感觉不到自己的感觉”,听不见内心那微弱却重要的“序言”。

三、从“与身体对话”开始真诚的爱自己

这个国庆长假,让我们开启一场“对自己真诚”的练习。而一切改变,都可以从一个最简单、也最深刻的行动开始:重新与你的身体建立连接。

身体是我们情绪和感受最忠实的记录仪,它记得所有我们大脑选择忘记的紧张和委屈。现在,请找一个不被打扰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简单的练习:

  • 创造神圣的时空:关上房门,调暗灯光。告诉家人你需要10分钟不被打扰的时间。这个举动本身,就是一种庄严的自我关爱宣言。

  • 将注意力温柔地收回:舒服地坐着或躺下,闭上眼睛。做三次深长的呼吸,吸气时默念“我回到”,呼气时默念“我自己”。让呼吸像温柔的波浪,冲刷掉外在的喧嚣。

  • 进行一场身体的漫游:将你的注意力,想象成一束温暖的光。从你的头顶开始,慢慢地、一寸一寸地向下移动:扫描你的额头、眼眶、脸颊、下巴……经过你的肩膀、手臂,来到你的胸腔、腹部……最后抵达你的脚尖。

  • 不带评判地观察: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身体的某些部位是紧绷的(比如僵硬的肩膀)、酸胀的(比如酸涩的双眼)或麻木的。不要试图去改变它,只需像一个科学家观察现象一样,好奇地、温柔地注意到它:“哦,原来我的肩膀一直提着。”

  • 与感受和平共处:当你发现某个部位有特别的感觉时,试着在心里轻轻地对它说:“我知道你在这里。我感受到你的紧张/酸胀了。我允许你存在。”这份允许,是疗愈的开始。

这个短暂的时间,全然地、百分之百地属于你。它不是为工作、为孩子、为伴侣准备的,它是你赠予自己的一份神圣的、不容侵占的礼物。

四、 关照自己的七个滋养层次

除了与身体连接,这个假期,我们可以更系统、更深入地关照自己。这七个层次,像一座金字塔,从基础到顶层,助你构建一个完整的自我关爱体系:

层次一:身体的复位 —— 从“战斗模式”到“放松模式”

 具体方法:睡到自然醒,不看日程表。吃一顿你身体真正渴望的、而非大脑认为“健康”的早餐。去公园散步,感受双脚踩在土地上的实在感。练习瑜伽或简单地拉伸,像安抚一只受惊的小动物一样,温柔地安抚你的身体。

层次二:情绪的流淌 —— 为内心腾出空间

具体方法:准备一个本子,进行“意识流写作”,写下所有盘旋在脑海里的念头,不加以修饰和评判。或者,看一部能让你开怀大笑或放声大哭的电影,允许情绪的河流自然流淌,而不是将它们堵在心坝之内。

层次三:感官的复苏 —— 重新唤醒麻木的知觉

具体方法:泡一杯茶,不去想事,只是全然地感受它的温度、香气和滋味。听一首纯音乐,闭上眼睛,追踪每一个乐器的声音。用手触摸一片叶子、一件衣服,感受它们的纹理。当我们关闭大脑的评判,纯粹地去感知,我们就重新与真实的世界建立了连接。

层次四:心智的停顿 —— 给大脑一个“假期”

具体方法:尝试半天或一天“数字断食”,有意识地远离手机和所有屏幕。允许自己“无聊”。大脑在“无所事事”时,默认模式网络会被激活,这正是创造力与灵感迸发的时刻。

层次五:兴趣的滋养 —— 让灵魂主导的时间

具体方法在这个假期,请务必允许自己被真正喜欢的东西默默牵引。 留出半天,全然交给自己。问自己:“如果没有任何目的,纯粹为了快乐,我现在最想做什么?” 然后就去做了——可能是花3小时拼一个复杂的模型,可能是精心为家人做一顿饭,也可能是什么都不做,只是看着窗外的云发呆。这个过程,不是在“消耗”时间,而是在“滋养”灵魂。

层次六:关系的断舍 —— 守护你宝贵的能量

具体方法:有勇气对那个让你感到疲惫的事情说“不”。把时间和精力,留给那些你无需伪装、相处时能感到舒适和愉悦的“充电型”关系。进行一次高质量的深度对话,远比十次无效社交更有益。

层次七:意义的探寻 —— 叩问内心的“喜欢”

具体方法:在最安静的片刻,或许是清晨或深夜,问自己几个简单而深刻的问题,并真诚地倾听第一个浮现的答案:

  • “抛开所有‘应该’和‘正确’,做什么事的时候,我会忘记时间,感到全然的喜悦和满足?”(

  • “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正确,而是真诚;不是完美,而是完整。”

最后发出真诚的邀请:

这个国庆长假,愿我们都能从对外部世界的疲于奔命中,温柔而坚定地抽身而出。

世界赋予你的角色有很多,但你首先,必须是你自己。爱自己,不是自私,而是自爱;不是纵容,而是负责。

所以,不妨就在此刻,郑重地向自己发出邀请:在这个长假里,留出一天,甚至只是半天,全然地交给自己。去遇见那个久违的、真实的自己,去倾听ta的需要,去满足ta的喜欢。

爱自己,从来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从每一个“对自己真诚”的瞬间开始的,是从你决定把最宝贵的假期时间留一部分给自己开始的。

祝你,假期愉快。更祝你能在假期里,重新爱上与自己相处的、宁静而丰盛的时光。



罗清军,心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提出流动停滞综合征概念,探索基于中国智慧的身心健康体系——流动自然疗法,初步构建了五维流动身心健康模型,专注个人成长、亲密关系与自我探索。

来源: 社会心理服务专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