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言语知觉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语言的知觉,是一种范畴性的知觉。对于书面语言的知觉, 20世纪20年代周先庚曾作过研究,以后许多心理学家又对汉字的结构、字形、字体、笔画省略、变化等对言语知觉理解的影响作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对言语的知觉有“材料驱动”和“概念驱动”两方面的影响。对言语的知觉要以对字词和句子的知觉为依据,这就是“材料驱动”。但日常言语活动的特殊性在于,语字和语音不会是一个个孤立呈现,而是处在言语的连续活动之中,所以自下而上的从知觉水平到语义水平的加工必然与自上而下的语义水平贯彻到知觉水平的加工结合起来,使得言语知觉的过程不是生物性地被动接收外界信息的过程。
影响 书面语言 周先庚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7 11:10:00
以机体内部发生的过程为出发点来阐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认为青少年心理发展是其躯体生理成熟的结果,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G, S.霍尔、A.格塞尔和法国精神病学家E.克雷奇默尔。理论认为,人的体型与其心理发展特点存在着某种联系,肥胖型的与循环型的人格相关,瘦长型的与分裂型的人格相关,强壮型的与粘质型的人格相关,而青少年期止处丁分裂期。从社会结构、社会化方式及青少年与他人相互作用的方式出发来阐明其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认为青少年心理发展足个人参与社会活动或社会环境对其发生影响的结果。哈维格斯特认为发展是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的,在生活的每个阶段都有特殊的发展任务,这个特殊的发展任务是处在个人需要和社会目标之间的,青少年同样也有其自己特殊的发展任务。
影响 人格 人物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7 11:08:00
相较于女童,针对男童青春发动时相的研究相对较少,但仍有研究发现包括瑞典、意大利、挪威、芬兰、英国在内的国家男性性成熟的年龄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提前趋势与女童相似,平均提前0.2岁/10年,稍低于该时期女童月经初潮的年龄的平均提前水平(0.3岁/10年)。早在上个世纪,研究者就开始关注青春发动时相不断提前所形成的长期趋势,并关注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所带来的不良结局,随后逐渐转向研究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对象儿童开展双向性队列研究,探索青春早期家庭结构改变对儿童青春发动时相的影响。这对于进一步丰富国内外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影响因素研究,揭示当前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原因有重要意义,并为学校和家庭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使学校在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和卫生工作等方面更加顺利。
影响 发育 女童
理论发展背景归因理论(AttrbiutionTheroy)或归因思维的理论是美国当代一种从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海德研究的是行为的可察觉的原因,而不是真正作用于人或影响一种结果的决定因素。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他对影响行为结果(成功或失败)的可察觉的原因特性,原因的结构,原因特性和情感的关系,情感反应的激励作用,他人情感反应的暗示作用等方面,都做出了深入的很有创见的研究。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3)能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如缺乏能力将期待再失败,并引起冷漠、抑郁的情绪:导致放弃类似任务的行为倾向,并减少个体的努力。
影响 反应 失败
跨文化的研究指出,在西方个人主义环境中,倾向于把人的行为归因于人的特质,在集体主义文化的亚洲国家,社会知觉者更倾向于把行为归因于外部社会环境。当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没有直接考察成人对“心理”的认知,而是通过考察成人对自己以及他人的行为归因来进行人知觉的研究。归因理论的基础是个体把特质词作为描述、解释和预测行为的因果机制,其核心观点是:成人能够使用心理特质系统地解释和预测行为,因此又称为特质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的提出和研究大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中进行的。实证研究也发现,美国成人通常依据人的内部特征(如人格特质)来解释他人的行为。尽管被试报告说他们没有意识到已经进行的特质推理,但特质线索的回忆显著好于语义线索的回忆。
影响 年幼儿童 心理
许多认知操作执行速度的慢化是大多数成人认知测量成绩中年龄差异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加工速度是年龄与认知成绩之间关系的重要中介因素,它对许多认知操作速度及操作结果均有影响.假设加工速度是年龄与认知之间关系的中介则意味着:如果消除中介变异.相反,加工速度较慢时,由于只能同时完成较少的相关加工,结果造成较差的认知成绩.此外,从理论上讲,在认知老化研究中以加工速度结构为核心进行探索还有两个突出优点:①对于关注认知老化现象远端决定因素的研究来说,加工速度是个便利的心理结构.认知操作速度会减慢?限时机制与同时机制是如何将较慢的加工速度与较差的认知成绩联系起来的?尽管年龄、速度对工作记忆影响的证据与认知老化PST的预测一致.
影响 中介 加工
3、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而发展任务与第3个问题息息相关。其中认为心理发展是阶段性的心理学家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等。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在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中产生的,受到了存在主义哲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吸收和发展了经典精神分析和自我心理学思想。以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为例:第一阶段(0-1岁)发展任务:培养儿童对人和世界的基本信任,获得“希望”的品质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第二阶段(1-3岁)发展任务: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克服羞怯感,获得“意志”的品质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
影响 信任 发展
1.安全型依恋这类婴儿将母亲视为安全基地,母亲在场使儿童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够在陌生的情境中积极地探索和操作。2.回避型依恋母亲在场或离开都无所谓,自己玩自己的,实际上这类婴儿与母亲之间并未形成特别亲密的感情联结,被称为无依恋婴儿。3.反抗型依恋这类婴儿缺乏安全感,时刻警惕母亲离开,对母亲离开极度反抗,非常苦恼。母亲同来时,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安抚,表现出矛盾的态度,这种类型又叫矛盾型依恋,也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均属消极依恋,是不安全型依恋。2、早期依恋类型影响个体内在工作模式的形成。婴儿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以及依恋的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婴儿的情绪情感、性格特征、社会性行为和与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
影响 依恋类型 反抗型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