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AS被称为“永远的化学品”,因其极强的稳定性和广泛使用而难以降解。然而,一项来自意大利的最新研究发现,土壤中竟然存在能以PFAS为食的细菌。这项研究为环境修复提供了新方向,也引发了我们对污染源头控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4
可能是因为很多疾病都与微生物有关,这让大家一听到“细菌”“病毒”就容易紧张,将这些微生物看做是危害健康的危险分子,欲除之而后快。但实际上,真正致病的微生物只占少数,生活中大多数微生物对人体无害甚至有益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3
当营养匮乏时,某些细菌会开启一种名为T6SS的“分子鱼叉”系统,刺杀邻居并吸收养分生存。最新研究揭示,这种机制并非战争工具,而是一种高效的营养获取方式,或将影响全球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微生物演化。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2
科学家在地中海岛屿的泥土中发现了可杀死蚊子幼虫的细菌,它们通过分泌代谢物起效,效率媲美化学农药,却更安全环保。这项研究或将为未来的“绿色杀虫剂”铺路。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2
床不只是你一个人的睡眠空间。皮屑、汗液、细菌、真菌、尘螨,甚至宠物带来的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肉眼看不见的生态系统。这篇文章从微生物学角度解释我们为何该更勤快地洗床单,也提供了科学、具体的清洁建议。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2
最新研究发现,人体肠道中的部分细菌能“吸收”有毒的PFAS化学物,并帮助将其排出体外。这一现象在小鼠体内得到了验证,未来或有望开发“排毒益生菌”,为慢性暴露人群提供新的干预方式。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2
当我们谈论防晒,往往关注的是帽子、衣物和涂抹的防晒霜;但这项最新研究提醒我们——在我们看不见的皮肤表面,数以亿计的微生物也许正默默参与着一场“紫外线攻防战”。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08
冷冻肉类随着温度和水活度的升高,各种可以导致食物变质的化学反应都逐渐加速,只要短短几个小时,影响口感不说,还可能让这细菌的数量翻好几倍。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7-30
床,通常被认为是家里最干净的地方,可当一周没洗床单时——你的床已变成“微生物乐园”,无数你看不见的“小居民”正悄悄影响着你的健康。
四川科技馆
2025-07-29
在厨房忙碌的日常中,用水龙头直接冲洗生肉,似乎是很多人处理肉类的第一步,大家觉得这样能冲掉血水和杂质,让肉变得更干净。然而,这看似干净的操作,实则暗藏健康隐患!
科普海南
2025-07-26
生活中不少人习惯将剩饭剩菜二次加热再吃,但有些食物可不是“加热就能万事大吉”!不当处理不仅会让营养流失、口感变差,还可能埋下健康隐患,快码住这份“二次加热黑名单”。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7-25
“掏耳朵一时爽,一直掏一直爽”,不少人把采耳当成放松解压的“必修课”,但你知道吗?耳朵里的“舒适区”其实很脆弱,过度采耳可能会打破耳道的天然防护,让中耳炎趁机“作乱”。
武汉民生耳鼻喉
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