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有发现——一种堪称“鸟类中的大熊猫”的珍稀鸟类——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1000多万年,据估算目前全球现存数量不足2500对,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11-12
随手丢弃的塑料瓶,可能杀死上百万寄居蟹?
寄居蟹因柔软腹部需找壳保护,会被同伴尸体气味吸引以寻找空壳。废弃塑料瓶易困死寄居蟹,其尸体气味会吸引更多同类进入,形成致命陷阱。海边丢弃的塑料瓶每年导致大量寄居蟹死亡。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10-27
东北网友拍到大量燕子滞留引担忧:它们为何不南飞?
黑龙江、湖南出现燕子因气温骤降无法南迁,受困冻僵。主因是低温致其活动力下降、食物短缺。救助可联系专业机构,但根本上需关注气候变化。
科技热点追踪
2025-10-27
萤火虫濒临灭绝,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了?
萤火虫并不是指某一种昆虫,它们是一大类萤科昆虫的总称,有2000多种,它们当中确实有一些物种处于濒危或极危状态,但并不能说所有的萤火虫都濒临灭绝了。
科学辟谣
2025-10-09
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联合蔡国强在海拔约55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江孜县地区燃放艺术烟花《升龙》。视频网络发布后引争议,舆论质疑其破坏当地脆弱生态。专家称存在环境影响,目前品牌方和艺术家已致歉 。
北京科协
2025-09-22
今天是全国生态日,咱们的“热词小课堂”正赶着趟儿开张咯!你发现没?那些总在耳边打转的生态热词,压根不是冷冰冰的文字游戏。来,今天咱们就拆拆这些“暗号”,瞧瞧藏在字里行间的绿色约定~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8-15
【大国粮策】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给大地“把脉”的生态诊疗师
如何让农业既高产又绿色?怎样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还能保护好生态环境?科普中国《大国粮策》推出系列策划,带你解锁农学专业的全新面貌。
大国粮策
2025-08-14
为什么科学家都爱4℃?因为它是生命的“安全温度”
除了家用冰箱保鲜层,4℃这个数值还会频繁出现在实验室、自然现象中。4℃为何有如此多的应用场景?这个温度值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中国科普博览
2025-07-04
农作物秸秆是指农作物收获成熟籽实后剩余的茎叶穗等,是一类可弥补不可再生资源空缺的生物资源。据统计,世界年秸秆产量约70亿t,我国年秸秆产量约10亿t 。
一芳田自然科普
2025-06-19
在2025年6月5日“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在京举行了2024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25-06-11
大运河,这条曾经承载着华夏文明血脉的黄金水道,也是京城一条生机勃勃的生态廊道,这里不仅是人们亲近自然的好去处,也为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家园。
北京科技报
2025-05-21
4月27日下午,一头野猪闯入江苏电视台大院,后被成功捕捉。近年来,随着野猪数量的快速增长,野猪下山进城现象也在频繁发生,甚至一些人口稠密的大城市也深受野猪泛滥的困扰。遇上野猪,要如何避险?
北京科技报
2025-04-29
有关部门公开征求《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际部积极响应号召,近日就《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多条建议
中国绿发会
2025-03-13
全球气候变暖,把北极熊送到南极可行吗?
北极熊是地球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北极海冰消融的加剧,它们的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把北极熊送到南极去生活,是否可行呢?(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