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低垂,喜马拉雅山脉的冷峻轮廓被第一束烟花刺破时,谁也未曾料到,这场本欲以东方龙文化与自然对话的艺术盛宴,却因生态争议迅速演变为始祖鸟品牌史上最剧烈的信任危机。


这场耗资千万、集结国际顶级艺术家与户外行业标杆品牌的跨界合作,不仅未如预期般以“向上致美”的意象征服公众,反而在短短24小时内触发舆论海啸,将品牌长期标榜的“敬畏自然”价值观推向了悬崖边缘。可以说这一场完全是负面的行为。。。


01,当生物可降解遇到高山地区


生物可降解在高山地区就像是个谎言,因为,生物可降解是需要生物降解的,可是高山地区的生态脆弱本身就是生物活性弱,因此生物可降解成了一种“名义上的环保、实际的破坏”。


高山地区生态是极其脆弱的,主要有多重因素造成。


02,高山地区生态为什么极其脆弱?


高山地区的生态为什么极其脆弱?

1,低温。高山地区气温极低,比如喜马拉雅地区一年大部分时间处于冰封状态,生物多处于休眠状态,只有抓住夏季的极短暂时间进行短时期的繁殖。


2,空气稀薄。高山地区空气稀薄,这就导致无论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碳都不足,这二者恰恰又是植物的维持所需的。二氧化碳大家都熟悉,因为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为原料产生有机物。而氧气也一样,因为植物同样也有呼吸作用。这种结果就是,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高原植被生长是非常艰难的,甚至很多地方连树木都不容易生长。


比如这个高原研究,简单的看最后的L\M\H,分别表示低海拔、中海拔和高海拔。

可以看到,越往高的海拔,乔木、灌木都在减少,只剩下草本植物了。

3,紫外线。高原紫外线强烈,对于植物来说同样也是损伤。因为紫外线本身会对任何生物的细胞、DNA、蛋白质产生损伤,所以植物、微生物等在高原环境下都要面临这些损伤,结果就是延缓了生长。

此外,大风、干旱等问题也在困扰着高山地区,海拔高,降水也在下降。


可以说,由于高山的特殊环境,导致整个高山上的生物简直就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它们本来就在薄冰上挣扎)。

因此初级生产力非常弱,有认为可能不足平原的5%。


03,高山植物的多样性的情况咋样?


毋庸置疑,植物的多样性也在迅速下降。


如图,随着海拔上升,无论是乔木、灌木还是草本植物的系统发育多样性、物种丰富度都呈现了快速下降的趋势。

初级生产者不足,那生态消费者、分解者一样自然就不足了,所以像生物分解者真菌、细菌之类的同样也数量少、种类少。结果就是群落演替缓慢,哪怕是生物可降解的内容,当分解者较少的时候,也是非常艰难的,比平原可能要低数量级。

以至于这种生态体系下,连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动物都很难获取足够的食物来源,最终就是高山生态系统主要是以高原真菌-苔藓-植物共生网络为主。

面对这种脆弱的生态系统,还要想当然的按照平原来进行烟花表演,噪声、光扰动、化学物质爆炸冲击,这对于生态几乎是打击性的。 估计后续生态修复(如果有的话),成本也极高,唉。

要知道,国家层面的生态功能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一直在攀升,一家企业,有多大能力?


ref

[1]杨漫.青藏高原三大典型区域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比较研究[D].广州大学,2025.DOI:10.27040/d.cnki.ggzdu.2025.000403.

[2]杜乾乾.西藏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研究[D].西藏大学,2025.DOI:10.27735/d.cnki.gxzdx.2025.000006.



来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