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海边玩,我们时不时就能见到小寄居蟹。在退潮之后,它们会拖着海螺壳在海滩上爬来爬去。
如果把它们捡起来,它们也会赶紧缩回壳里,等感觉安全了,才会“贼溜溜”地探出头来观察、逃跑,也是挺萌的。
但你可能没有想到,有些人随手扔在海滩上的塑料瓶,可能会成为寄居蟹的“坟场”。一个塑料瓶可能就会吸引来几百只寄居蟹“自投罗网”。
寄居蟹为什么会自己跑到塑料瓶里去?而且明明看到塑料瓶里有同伴的尸体了,它们为什么还会“前赴后继”地往里跑呢?
今天我们就说一说是怎么回事。
柔软的腹部,重要的壳
要搞清楚这件事,我们要先从寄居蟹的“壳”说起。
寄居蟹虽然名字里带蟹,但它们跟我们平时说的螃蟹不太一样。
在分类学上,寄居蟹属于甲壳纲十足目异尾下目,而螃蟹属于甲壳纲十足目下面的短尾下目。这个“尾”其实主要说的是它们的腹部。
螃蟹的腹部很短,而且紧紧贴在它们坚硬的头胸部的下面,就是我们平时吃螃蟹时候用来区分公母的那个圆形或者三角形的区域。

螃蟹的腹部是“短尾”,图片来源:Wikipedia
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寄居蟹,它们的腹部并不“短”,而且这部分也没有坚硬的盔甲保护,所以它们需要找一个坚固的壳把腹部藏进去(它们的腹部也演化成了可以钻进贝壳里的特殊形态)。

寄居蟹卷曲的“异尾”,图片来源:Wikipedia
所以对寄居蟹来说,找到合适的壳对它们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而且随着寄居蟹身体长大,它们又需要不断寻找新壳,所以大小合适的壳在寄居蟹群体中算是一种“稀缺资源”,有时候为了抢夺一个壳,它们会大打出手,甚至会把别的寄居蟹从壳里揪出来。
寻找壳的最快方法
为了寻找壳,寄居蟹会探索各个“犄角旮旯”(这让它们有可能钻进塑料瓶里去)。
而且为了让自己找壳的过程更加高效,它们还演化出了一个特别的方法,它们对同伴尸体的气味非常敏感,会主动朝着这个气味的来源爬过去。
虽然听起来有点可怕,但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找壳手段。如果闻到这个味道,就意味着有同伴死掉了,那死去的同伴的壳也就空出来了。
而且即便死去的寄居蟹壳不合适,也可能会吸引其他的寄居蟹前来查看,其他寄居蟹换下来的壳,说不定刚好能给自己用呢?
所以,在自然界里,这个方法确实能帮寄居蟹更方便地找壳。
致命陷阱
但是当寄居蟹这样的习性和人类的塑料瓶结合在一起,就会让塑料瓶变成“致命陷阱”。
假如有寄居蟹在找壳或者觅食的时候不小心进入了塑料瓶,塑料瓶瓶口周围倾斜光滑的结构会让寄居蟹进去容易出来难,它们很容易会被困死在塑料瓶中。
当它们死去之后,尸体散发的气味会吸引周围的寄居蟹,这些寄居蟹会前来查看是不是有壳可以捡。于是,可怜的寄居蟹就会一只接一只地被吸引到这个“塑料瓶陷阱”中,一只接一只地死去。
随着死去的寄居蟹越来越多,它们尸体的气味又会引来更多无辜的同伴。所以,一个普普通通的塑料瓶,可能会成为寄居蟹的“坟场”。
这可不只是猜测,2017年,塔斯马尼亚大学的海洋科学家就在亨德森岛和科科斯群岛上进行了调查。

研究人员选取的两个岛屿位置,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研究者对塑料瓶,以及瓶子里死去的草莓寄居蟹或者它们使用过的空壳(这意味着寄居蟹已经死去)进行了统计。
结果发现,虽然不是所有的塑料瓶里都有寄居蟹留下的壳,可一旦瓶子困住过寄居蟹,里面往往会有几只到上百只不等的寄居蟹空壳。更夸张的是,研究者还在一个瓶子里发现过500多个寄居蟹的空壳。
这项研究说明,一旦有寄居蟹被困死在塑料瓶里,确实会像前面推测的那样,吸引来更多的寄居蟹,而且随着死去寄居蟹的增多,这个“陷阱”也会变得更加危险。
根据研究者估测,这些岛屿上平均每平方米的土地上,有1.1至2.4只草莓寄居蟹被困在塑料瓶中。这个数字听起来不多,但是考虑到两个岛(群岛)的面积,每年大约会有57万只草莓寄居蟹被困死在塑料瓶里。
在2020年,这项研究也被发表在了《有害物质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所以,如果你去海边玩耍,请你一定要把塑料瓶带走,扔进附近的垃圾桶里。对你来说,这可能只是举手之劳,但却可能拯救成百上千只寄居蟹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https://www.nrdc.org/stories/how-plastic-bottles-become-death-traps-hermit-crabs
[2] Lavers, J. L., Sharp, P. B., Stuckenbrock, S., & Bond, A. L. (2020). Entrapment in plastic debris endangers hermit crab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387, 121703.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出品丨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代丽 科普作者 高级工程师
审核丨张珊珊 海洋生态学博士 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