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等提出增量天气预报模型VA-MoE,参数精简 75% 仍达 SOTA 性能
香港大学与浙江大学等研究团队推出「变量自适应专家混合模型(VA-MoE)」。该模型通过分阶段训练与变量索引嵌入机制,引导不同专家模块专注特定类型的气象变量。
HyperAI超神经
2025-10-13
为什么天气预报有时会“不准”?
天气预报是基于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的科学预测,但受初始条件、模型局限和突发性天气影响,仍会存在误差。理解这些因素,能帮助我们更理性看待预报结果。
长沙壹零壹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2025-10-06
有“条件”却不下雨?让雨滴“挣脱”重力吧~
从古代 “看云识雨” 的经验积累,到如今 “计算上拽力” 的物理分析,极端降水预报逐步从 “经验驱动” 转向 “物理驱动”。
钱维宏
2025-09-23
准确度提升400%!印度季风预测模型基于36个气象站点,实现城区尺度精细预报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与马里兰大学合作,开发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迁移学习的预测模型,实现了对极端降雨事件的提前预报。
HyperAI超神经
2025-09-17
3天的雨说不清,30年的气候能算准?气候预估为何比天气预报靠谱?
“天气预报都不准,气候预估能靠谱?”发出这种质疑的人,要么不懂气候科学,要么是有意为之。因为预报天气与预估气候是两个维度的科学。(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09
众所期待的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拉开帷幕,围绕世运会,成都气象围绕监测精密、预报精准,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四川科技馆
2025-08-08
基于SKEB集合预报的“7•20”郑州极端暴雨可预报性研究
针对2021年郑州“7·20”暴雨,国防科技大学余沛龙副教授等人设计了不同扰动尺度的集合预报试验,揭示了尺度依赖的降水可预报期限,并发现郑州附近低空偏南急流与极端小时降水的预报不确定性联系紧密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4-07-24
1997年6月19日,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在北京通过国家鉴定。该机采用分布式共享存储结构,面向大型科学与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基本字长64位,峰值性能为130亿次。
科普江苏
2024-06-19
暴雨不断,今年的华南前汛期为何如此高开狂走?
今年华南前汛期可以说是高开狂走,一上来就是王炸。整个四月,强降雨一轮接一轮,下出了常年5、6月份的气势。为什么会这样呢?
联播天气预报
2024-04-24
博采众家之长,让天气预报更加精准!
所谓天气会商就是预报员们在制作天气预报时,一起对未来天气的发展及其依据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让预报结论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多模式集成预报就像是让多个数值预报模式进行“会商”,得到更加精准的天气预报。
气象e新
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