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 • 读科学】——《气候变化的危机与应对》有感
“悦 • 读科学”是由崇文青少年科技馆策划的一档有关阅读科学的科普栏目。在每一期中,同学们会通过自己的文字向广大中小学生介绍自己最爱的科普读物,并分享自己阅读感受~
崇文青少年科技馆
2025-10-28
全球竟有“八圈环流”!为何南北两极气候变化“背道而驰”?
全球气候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南北两极的“背道而驰”,或许正是气候系统内部复杂相互作用的缩影。解开这一谜题,需要大气科学、海洋学、冰川学等多学科的协同合作。
钱维宏
2025-10-11
气候变化下的农业:丰收背后的“隐形减速”?
气候变暖究竟是全球农业的助力还是负担?过去半世纪,世界粮食产量翻了四倍,但IPCC报告却指出三大主粮平均减产5%、农业生产率增速放缓21%。看似矛盾的背后,是二氧化碳增益与极端气候损害的交织。
五分钟聊碳
2025-09-25
为什么“CO₂滞后温度”是伪命题?南极冰芯可以给出答案
2007 年,英国第四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全球变暖大骗局》通过各种“科学数据”,表明“气候变暖先于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所以气候变暖是骗局。纪录片到底撒了那些谎?(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15
南极冰盖钻探揭示古代气候变化
在地球的最南端的南极洲以其极端低温和广袤的冰原而著称。这里厚厚的冰硼,就是从南极大陆延伸到海里的冰盖,蕴藏着珍贵的地球历史信息。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05
气候模式不过是东拼西凑、自圆其说?50 年来预测全球升温几乎全对!
气候模型是研究气候的重要工具。其中包含大气、海洋、陆地等等很多子系统,有很多不确定性,反气候群体以此攻击“气候模型是气象学家手里的水晶球”。气象模型到底靠不靠谱不?(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04
88125篇论文验证:全球变暖科学共识超99%,真相比你想象的更统一
“ 全球变暖科学界并未达成共识”听起来非常“理中客”。但所谓的“没有共识”,其实是科学家对于全球变暖的原因没有达成共识。对对于“全球变暖”,学界早就压倒性地达成了共识。(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27
从280到420:人类用150年就打破了地球维持了80万年的平静|反气候的荒谬言论(3)
“历史上温度更高,现在的气候变化不值得特别关注”,持这种反气候变化观点的人很多,其中一些还是知名科学家。 这集我们来聊一聊为什么说这种观点其实是“真话只说一半的谎言”。(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20
别再拿远古气候说事: 5600万年前极热事件比不过今天人为的升温速度|反气候的荒谬言论(4)
5600万年前,“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火山连续喷发数万年,全球气温升高了4-8℃。今天,人类仅用两百年,就让二氧化碳浓度飙升的速度远超PETM百倍以上。(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20
“蛾”滴神呀!气候变化干扰飞蛾的"繁殖导航系统"?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挪威科技大学和马普研究所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在CO2影响昆虫繁殖行为及其作用机制方面取得了关键突破。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5-08-12
极端高温,小心你的眼睛!这种损伤“不可逆”
气候变化对眼健康的影响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领域。研究显示,气候变化与多种眼部疾病的发病率成正相关,高温、紫外线、空气污染物等通过多种路径对眼部造成直接或潜在的损害。
返朴
2025-07-24
气候变化增加中国城市住宅PM2.5相关疾病负担
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环境学院和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的研究团队预测发现,在2050年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城市住宅PM2.5水平持续存在,PM2.5相关疾病负担显著上升。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5-07-16
这些贝壳记录着1亿多年前的气候变化
在全球变暖的今天,贝壳身上蕴藏的“远古密码”或许能帮助我们读懂地球。它们不仅揭示了早白垩世温室地球的复杂气候模式,也为预测当前全球变暖的潜在影响提供了关键线索。
科普时报
2025-06-20
数字素养月|@耕地:请查收您的气候“身份证”
随着气候变暖,全球粮食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耕地气候身份证”制度引发广泛关注,为每块耕地建立专属气候档案,让农业管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科普中国
2025-06-16
沙漠演变及沙漠化研究的新趋向
南京大学鹿化煜教授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英文版发表文章,总结沙漠演变和沙漠化研究成果,提出沙漠科学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在未来实现沙漠地区人地和谐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5-06-06
一边种一边砍,这道森林“应用题”,我们做对了吗?
这是“注水放水”经典题型的全球现实版:一边砍树一边种树,多久能满足碳中和需求?题目的变量是树、是碳、是气候、是我们——我们不只是解题人,也将是答案的一部分。
五分钟聊碳
2025-05-29
这一研究的意义不仅限于大西洋沿岸森林,它为理解和应对全球其他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提供了宝贵的见解。研究方法和发现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当然,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保
中国绿发会
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