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觉得一辈子做一件事枯燥乏味,科研领域更是被贴上“苦熬冷板凳”的标签,仿佛科学家们只是日复一日单调重复。但这种认知,其实是对科研的极大误解。
李雷
2025-06-26
5月24日,中共泉州市委人才办、泉州市科协在泉州市科技馆学术报告厅联合举办“走近院士”前沿科技讲座第二讲。本场讲座作为东海科普大讲堂第36讲,以《纤维的科技奥秘——纤维强国的幕后英雄》为主题。
福建省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5-05-26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获得者李德平3月16日在北京逝世。其父亲李继侗是著名植物学家、林学家,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父子同为院士。
北京科技报
2025-03-17
李明,世界公认的现代信息论奠基者之一,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原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河南省重点引进科学家。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4-12-07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永莲说,丽江独特的立体气候资源和多样性的生物环境,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加强与中医医疗机构交流合作,探索建设中医药优势合作基地,加大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更好地扶持推动丽
科学家频道
2024-09-19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不仅关乎人类的生存,更承载着文明与社会的进步。在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农业更是社会稳定与繁荣的不动基石,而农业机械化则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力量。面对未来,人们都在思考
科学报国正当时
2024-08-22
在第二次青藏科考中,一代新人正在成长。姚檀栋相信,他们必将承前启后,为研究青藏高原、保护青藏高原实现更大创新,贡献更大力量。
科学报国正当时
2024-08-22
我国在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上,亟待攻克的难题还有很多、任务仍然艰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定要把握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科学报国正当时
2024-08-21
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在我国领先领域,要增强战略自信,结合自身制度和技术优势,继续加强体系化布局,完善产业链和创新链,在特色赛道上抢占先机。
科学报国正当时
2024-08-20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高校要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极特需的优才、偏才有效选拔机制,通过将前沿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知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为国家源源不断地造就基础研究后备力量。
科学报国正当时
2024-08-20
去外地一个星期,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康相涛最放心不下的,是家禽种质资源基地里刚出壳不久的雏鸡。8月9日,回到郑州第二天,他就先后赶往位于原阳和临颍的基地,钻到养鸡场里看看。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4-08-19
8月13日,河南省农科院张新友院士团队在权威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花生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花生的遗传驯化史和遗传机制,并挖掘出一批事关花生特性的关键基因,对指导花生育种工作意义重大。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