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久雨初霁的武汉迎来一群雀跃的小客人。在翘首以盼整整532天后,鄂州市实验小学20名学生代表终于踏入了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观测站,见到了他们心心念念的“孙爷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研究院研究员孙和平。这场由孙院士亲自关心、一手促成的顶尖科研基地研学之旅,不仅圆了孩子们纯真的梦想,更开启了一次奇幻的科学探索。

这场会面,源于2024年1月12日在湖北武汉启动的“百名院士进百校”活动。在首场报告会上,孙院士与武汉经开外国语学校、鄂州市实验小学等4校的孩子们进行了一场跨越空间的对话。孩子们天马行空的问题与孙院士耐心的解答,点燃了他们对科学的无限向往。鄂州市实验小学同学们问:“我们能不能来武汉亲眼看看院士爷爷?”这个源自孩子的朴素愿望,深深烙印在孙院士心中。值此孙和平院士精密测量科普工作室成立三周年之际,孙爷爷郑重发出邀请,“同学们,欢迎你们!”

一、参与对话院士、连线南极、重力实验

小学生:我也要做科学家

28日上午,在国家级科学观测堡垒里,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和鄂州市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化身小小科学家,开启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奇幻探索。

与院士爷爷面对面:

和院士对话

孩子们抛出的问题充满童趣

“孙爷爷,重力测量可以探测地下矿产资源吗?”

“请问现在有没有手段能够预防地震?”

孙院士用生动的语言一一解答

一个孩子听后,情不自禁地说:

“我以后也要当科学家!”

这稚嫩却坚定的宣言

引发现场一片共鸣和点赞

重力之谜初体验:

在专业科研人员的引导下

同学们亲身体验了零长重力弹簧拉制

“为什么我跳起来重力值就变了?”

“要是地球重力突然变小

我们是不是就能飞起来?”

在观测仪器前

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提问

与精确严谨的科学数据

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穿越万里连线南极:

当视频信号成功接通

遥远的南极科考站时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与冰盖上的科考队员对话

“南极的冰有多厚?”

“是中间的厚还是两边的厚?”

万里之外的科考队员

与眼前兴奋的小脸同框

南极的宏大图景与人类探索的勇气

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孩子们眼前

二、献上非遗剪纸和文创《星河集》

院士爷爷: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礼物

活动现场暖意融融。鄂州市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将精心准备的作品献给孙院士:一幅栩栩如生的非遗剪纸《龙的传人》,象征着中华文化血脉的传承;一本原创图文作品《星河集》,则用充满想象力的图画和文字描绘出同学们对浩瀚宇宙的向往和对孙院士等科技工作者的敬仰。

孙院士接过这两份特别的礼物,惊喜与感动溢于言表。“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他动情地说,声音微微发颤,“谢谢同学们!”

三、院士赠诗:纸短情长寄厚望

感动在孙院士心中化作澎湃的诗情,他现场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赠予这群让他牵挂又喜爱的少年:

热爱自然探秘万象,

科海扬帆求索无疆。

学校筑基以识为梁,

筑梦未来展翅云翔。

孙院士还特意把“赢”字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成为人生赢家:“赢由亡、口、月、贝、凡组成,‘亡’是指付出劳动,‘口’是指要诚实,‘月’代表实践,‘贝’是取财,‘凡’是平凡。我用了两种颜色,寓意双赢,希望你们和同学、未来的同事相互帮助、共同发展。”

记者手记:

这是一次跨越532天的梦想兑现,更是一场科学与童心的双向奔赴。从亲手触碰精密的仪器,到对话万里之外的南极勇士;从献上承载梦想的礼物,到收获院士爷爷珍贵的诗行,“科学家”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变得可亲可感、有血有肉。当顶尖科学家的智慧与情怀,如此温柔而坚定地注入少年心田,我们仿佛已能预见,那被诗意点亮的科学梦想,终将如星辰般在未来中国的苍穹璀璨绽放。

通讯员:吴宇明 胡子君 邓明莉 刘爽 肖婷 沈小瑛

记者:姚安琪 王菁

编辑:李艳

责编:胡锦红

编审:赵培坚

来源: 武汉教育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