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共泉州市委人才办、泉州市科协在泉州市科技馆学术报告厅联合举办“走近院士”前沿科技讲座第二讲。本场讲座作为东海科普大讲堂第36讲,以《纤维的科技奥秘——纤维强国的幕后英雄》为主题,吸引百余人到场参与,超21万人次线上观看。

科技成果展示环节,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蒋士成院士工作站成员现场展示工作站的研发成果—— “熔体直纺在线添加阻燃抗熔滴聚酯纤维的开发与产业化” 。作为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典范,该研发成果凭借阻燃抗熔滴等优异性能吸引众多目光,展现了纤维领域从研发到应用的坚实步伐,凸显我国在纤维新材料研发方面的强大实力与创新活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随后,蒋士成院士团队成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江振林带来前沿科技讲座,深入浅出阐述纤维科技发展历程、前沿动态及其在我国科技强国战略中的关键作用。他详细讲解各类特种纤维的独特性能,让观众认识到纤维不仅是日常生活基础材料,更是众多高科技领域的核心支撑,同时分享蒋士成院士在纤维领域的付出与成就,激发观众对纤维科技的兴趣与民族自豪感。

抽奖环节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幸运观众获得体验具身智能探索中心内部测试的机会。在市科技馆新增的具身智能探索中心,他们感受智能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魅力,仿佛置身未来科技世界,提前领略科技与人类生活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此次“走近院士” 系列活动,使观众深入了解纤维科技奥秘与魅力,点燃公众科学探索热情,展现我国在纤维及前沿科技领域的辉煌成就,为推动科普事业发展和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做出积极贡献。

院士简介

蒋士成院士

蒋士成院士是中国聚酯工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作为主要设计总负责人,规划了我国最大的化纤基地-仪征化纤工程,全面负责设计、施工、安装、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主持聚酯八单元30%增容技术改造,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大容量聚酯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开创了聚酯装置建设国产化的道路。

科普延展

一、什么是纤维

具有足够的细度(直径小于100μm)和足够的长径比(长度/直径比>500),并具有一定韧性的物质称为纤维,无论是金属、矿石、生物体、高分子物质等只要满足上述的条件均可视为纤维。

二、纤维类别

纤维分为天然纤维、化学纤维。

天然纤维有:棉、毛、丝、麻。

化学纤维有:再生纤维、合成纤维、降解与再生循环纤维。

三、化学纤维用途

化学纤维是通过化学方法和机械加工制成的纤维状材料,这类纤维的物理特性(如长度、粗细、光泽)可通过工艺精准调控,且普遍具备耐磨损、易清洁、抗霉变等优势。

四、化学纤维用途

1.日常纺织与服装领域(衣被天下)

仿天然纤维应用

扁平腈纶纤维通过模拟动物毛皮的三层结构(底毛、中毛、刚毛),广泛应用于人造毛皮、毛绒玩具及高级毛毯,兼具光泽度高、抗起球等特性。

涤纶(聚酯纤维)因其定形性优异,常用于制作“的确良”面料,保持衣物挺括且易洗快干。

功能型纺织品

锦纶(尼龙)耐磨性突出,用于登山背包、绳索等耐久性要求高的产品。

丙纶织带因轻便、价格低廉,广泛用于日常轻便用品。

2.工业与特种材料

‌高性能工业组件

芳纶纤维耐高温达300℃,具有本质阻燃性,用于消防装备、工业输送带等极端环境。

大力马(迪尼玛)纤维强度极高,是人工合成的最坚韧纤维,适用于防弹材料、深海缆绳等。

医疗与安全防护

化学纤维制作的医疗缝线、滤布及口罩,兼具抗菌性和过滤效能。

降落伞、轮胎帘子布等依赖涤纶或锦纶的高强度和耐疲劳性。

3.纤维新技术

绿色可持续

生物基绿色可降解纤维:具备生物降解性,广泛应用于服装、包装等领域。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已实现PEF纤维试生产,性能接近传统聚酯。

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回收:结合生物酶法、水热法等环保工艺,将废旧纺织品转化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率预计2030年达30%。

高性能纤维创新

仿生气凝胶纤维:通过模仿生物体的多层次、多功能结构,解决传统气凝胶材料在力学性能、环境适应性或功能集成上的不足。

玄武岩纤维:通过高温熔融天然玄武岩矿石(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等),再经高速离心或喷吹成纤工艺制成的连续或非连续纤维。其生产过程无需添加化学试剂,完全依赖玄武岩的天然成分。

智能与功能化纤维

热致变色纤维:热敏变色材料是一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颜色随温度改变而改变的特种材料,利用温度差别变换颜色。

生物医学

水凝胶纤维:生物医学水凝胶纤维是一种结合水凝胶特性和纤维形态的新型功能材料,在医疗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纤维形态赋予其高长径比、轻质和灵活性,适合微创手术和复杂生物环境中的导航。香港团队开发的磁控血液凝胶纤维可通过脑脊液导航,靶向释放化疗药物治疗脑瘤;用于神经电极、可穿戴传感器等,实现与组织的无缝集成;纤维素或胶原基纤维模拟细胞外基质,促进软骨/骨再生。

来源: 福建省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