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从轮作倒茬到土壤改良,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这门学科既探索作物与环境、技术、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又致力于解决"种什么、怎么种、如何种得更好"的实际问题。
大国粮策
2025-08-15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极端天气总来“捣乱", 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最大变量之一。面对极端天气的影响,如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体系,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一图读懂。
大国粮策
2025-08-07
夏季一年中最热的天气,云南嵩明又进入多雨天气,气象台持续发布高温和洪涝气候预警。气温高湿度大的天气条件下,粮食安全储藏的核心挑战是抑制粮堆发热,防止仓库渗漏、霉变及虫害滋生。
储粮人—杨亮的坚守
2025-08-07
食品生物合成是什么?目前进展如何?又面临哪些难点和挑战?让我们通过一张图来了解。
科普中国
2025-07-22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促进粮储事业发展” 主题活动作为2025 年科技周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动的视听语言,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探索粮食科技奥秘的窗口。
海河北·科普荟
2025-07-21
尽管数据亮眼,研究揭露了技术瓶颈:当田间温度超过42℃时,固氮菌活性下降60%,而我国华北、西北夏季地表温度常突破45℃。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13
全球人口预计将在2050年突破百亿,而气候变化、土地退化和化肥依赖正将农业生产推向极限。传统农业模式已难以为继,但中国农业大学土壤与水资源科学团队的最新研究为这一困局提供了突破性方案。
Engineering前沿
2025-03-19
在气候变化加剧、国际粮市动荡的当下,这项中国原创研究不仅为14亿人的饭碗加上"安全锁",更开创了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
Engineering前沿
2025-03-17
3月1日,由河北科技大学、共青团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科协在石家庄市青少年宫内共同举办的“点亮科技之光·赋能五育并举”科普志愿活动圆满落幕。
河北科技大学
2025-03-04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宋长青教授团队模拟了在温升1.5℃情景及不采取更新减排措施的参考情景下,中国27种土地系统至本世纪末(2100年)的变化。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5-02-14
麻类作物的大家族中有2000多位成员,我国大面积种植的有苎麻、亚麻、工业大麻、黄麻、红麻、剑麻、罗布麻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麻类作物的世界,探索它们如何在多个层面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中国作物学会
2025-02-14
据联合国数据,预计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7亿,现有粮食增长率将无法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亟需下一代的育种革命进一步提升粮食产量,那么下一代育种技术核心是什么呢?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5-01-07
生物育种,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农作物进行遗传改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性状。
科学报国正当时
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