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航道的出现并非源于科技实力,而是气候变迁的警示。历史上,人类曾幻想改造自然,也曾携手成功修复臭氧层。碳中和,或许就是新起点:改变自己,才能真正改变未来。
五分钟聊碳
2025-06-26
2025年6月印尼火山再次喷发,灰云冲破万米高空,遮天蔽日。与此同时,全球变暖效应下,世界多地开启“热浪模式“。火山喷发会让地球更热吗?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五分钟聊碳
2025-06-20
从拯救大象的理想发明,到困住鲸鱼的生态危机,塑料走过百年弯路。它曾是节省资源的“万能材料”,如今却成了难以回收的全球难题。这不是塑料本身的错,而是我们设计、使用、丢弃的方式出了问题。塑料困局,怎么破?
五分钟聊碳
2025-06-12
我们正站在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门槛上吗?气候变化引发的“灭绝电梯效应”、“生态洗牌”背后,绝不只是动物的危机,更关乎人类自身的未来命运。缓解气候变化,我们能做些什么?
五分钟聊碳
2025-05-12
这是一篇站在未来视角写的科普文章,文中对温度升高与地球环境变化的描述等内容都按照科学报告和权威读物,没有想象成分,普及碳达峰、碳中和,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巴黎协定》等内容。
陈林孝
2025-04-14
为了应对越来越频繁的极端气候及生态危机,负碳技术正成为和碳排放双向奔赴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什么是负碳技术?实现负碳的核心思路主要有哪些方向?怎样实现“碳中和”?(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4-11-25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目标的提出正是为了面对并解决这一严峻的挑战。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4-11-13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朴世龙院士团队联合王腾蛟教授团队研究发现2023年大气CO2浓度激增主要归因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下降,而非化石燃料碳排放和海洋碳汇变化。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4-11-1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如何有效利用二氧化碳成为了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最近,科学家在《自然合成》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的研究,展示了一种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塑料的创新方法。
李传福
2024-09-0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乐旭教授与廖宏教授团队研究揭示了植树造林、臭氧污染控制和策略性凋落物移除等人为干预措施对增强我国陆地碳汇的巨大潜力。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4-08-30
2024绿色低碳创新大会于8月15日在浙江湖州开幕。开幕式上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十大科技创新。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