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团队,发现滴灌下轻度水分亏灌溉既不影响夏玉米产量,又可降低其全球增温潜势、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并揭示了相关作用机制,对夏玉米种植节水增效减排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2025-06-19
医学研究表明,理想的肠道运输时间在 12 至 73 小时之间,这段 “黄金时间” 既能保障营养吸收,又能维持肠道清洁。接下来分享两个实用自测方法,让你通过简单观察,就能初步评估肠道功能状态。
天津科学技术馆
2025-06-19
在超市的货架上以及各大电商平台上,包装玉米、冷冻玉米粒以其便捷性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网上却流传着“包装玉米是‘僵尸玉米’,不能吃”的说法,引发消费者对真空玉米、冷冻玉米等加工食品的担忧。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5-06-05
很多菜友,菜地面积不多,但是看了网上这个蔬菜也想种一些,那个蔬菜他也想种一些,那么我们就可以尝试一下套种。 其实套种的好处还是很多的,科学合理的套种可以提高我们菜地的使用率,也可以减少各种病虫害。
一芳田自然科普
2025-05-26
“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进校园,走进石家庄市自强小学,开展食品安全、农产品安全等科普展示,以《神奇的种子》、《玉米简史-从杂草到主粮》为题,生动讲解农业科普知识,启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
2025-05-23
亮眼数据背后藏着“定时炸弹”:实验室测试显示,当温度飙至42℃时,菌群活性暴跌60%。这对年均温28-36℃的热带地区如同埋着“气候地雷”。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13
尽管数据亮眼,研究揭露了“超级菌”的软肋:在实验室42℃环境下,菌群活性下降60%。这对年均温28-36℃的热带地区而言,如同埋着“气候地雷”。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13
玉米去除花丝和污物后,经过10-12分钟的高温(85℃-95℃)漂烫,使其内在的酶活性钝化,达到固色和防止营养流失的作用,再经30分钟的高温(121℃)水浴杀菌后真空包装,可保存大部分营养物质。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3-29
腐殖酸(Humic Acid, HA)是土壤、海洋和河流中广泛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修复污染土壤、增强土壤保水性等重要作用。
Engineering前沿
2025-03-27
玉米是水分需求较大的作物,尤其在关键的生长期(如抽雄期和灌浆期)如果水分不足,会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提高旱区玉米的产量,必须采取一系列抗旱栽培措施。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藏西旱地农业科普示范基地
2025-03-13
春玉米智能气象节水灌溉适用技术融合农业与气象数据、工程技术,给玉米地安上了“智慧水龙头”,它可以精准安排灌溉,让每株玉米都能科学“喝”水。
大国粮策
2025-03-09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和种业市值最大的作物。那么,我国玉米种业发展现状如何,“十三五”期间实现了哪些突破?
2024年度科普中国资源荟萃集成示范项目
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