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星座到动物塑:人格测试热潮背后的心理学密码
如今“你的动物塑原型是什么”又成为新的社交潮流。从占星学衍生的星座分类,到基于心理学理论的MBTI测试,再到以具象意象为核心的动物塑测试,这些看似不同的社交符号,为何能持续占据大众视野?
康迅网
2025-11-12
AI要“读懂”你?拆解登上Nature杂志的“半人马”AI心理模型
着大模型的出现,心理学有了一个新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能够通过语言做出交互的大模型。但是,或许大模型在模拟人类在极端状况下的心理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11-12
双十一必看:9.9、29.9、99.9的定价,为什么让你忍不住想买买买?
双十一购物节的钟声一敲响,你的购物车是不是已经被塞满?是什么原因让你忍不住想买买买?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5-11-10
总对孩子发火不是你的错?心理学+国学帮你重建家庭情绪边界
一点就炸、吼完就悔…我们为何总把最差的情绪留给最亲的人?本文结合心理学“决策疲劳”与庄子“无待而养心”的智慧,拆解家庭情绪困境,提供5个可落地的“心力”修复练习,让家变成安全温暖的情绪港湾。
郭亚轩
2025-11-03
【心理科普】李不言 | 论精神防御机制⒁:仿同 —— 从“借光”到“发光”
仿同是心灵的手电筒, 照见别人的高光,也照出自己的暗角。 聪明的使用者知道: “借光”是为了赶路, “发光”才是抵达。
李不言
2025-10-31
婚姻不是终点,而是另一场修行 ——从浪漫到共养
当代青年对婚姻的犹豫,并非拒绝爱情,而是希望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平衡。 本文从心理学与国学文化的双重视角,探讨婚姻中的“心理契约”,提出责任、金钱、原生家庭等核心议题的落地解决方案。婚姻不是终点。
郭亚轩
2025-10-28
一个“邪修”择偶方法:找“会”吵架的伴侣
每对情侣都“应该”吵架心理学认为,只要个体的动机、目标、信念、观点或行为妨碍别人或者与别人矛盾,就会发生人际冲突 (Interpersonal conflict)。
科普中国新媒体
2025-10-27
心理学研究发现:有这种特质的人会越过越好,别不信
很多人在遇到一些情况时,可能碍于“脸皮薄”,错失了很多,甚至事后可能还会捶胸顿足,懊恼自己怎么就这么拉不下脸,豁不出去?或者也曾羡慕那些敢说敢做、敢闯敢争,即使被拒绝、被嘲笑、被说“厚脸皮”
科普中国新媒体
2025-10-27
心理学秘笈:关系再好的人之间也不能做的十件事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即使关系再亲密,也有一些行为是破坏信任、尊严和情感安全感的“高压线”。以下10件事情,是再亲密的人之间也绝对不该做的,它们往往会造成不可逆的心理创伤。
李不言
2025-10-23
【心理科普】李不言 | 论精神防御机制⑾:反向 —— 一种把“我爱你”逼成“我恨你”的防御机制
很多妈妈想必都有这样的经历:为了给孩子断奶,往往会采取和孩子暂时分开一段时间的办法。可等母子再见面之后,却发现那个曾在分开时哭得天昏地暗、死去活来的小宝贝,竟然对认出的妈妈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漠、疏远甚
李不言
2025-10-23
超过70万人的研究发现,出生顺序和兄弟姐妹的数量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
真正塑造自己性格的,是我们后来无数次的选择和努力。说到底,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真正定义自己的性格和人生。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10-21
心理学研究发现:最幸福的人往往拥有这一种心态
成长心态认为能力可通过努力提升,使人积极面对挑战,从失败中学习。通过调整归因、转变消极思维、练习积极自我对话,可培养此心态,从而提升幸福感。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10-21
为什么人们总爱怀旧?不是因为现在过得不好,而是......
怀旧对于老人来说,不只是回望过去的一种情绪,更是他们与周围的世界保持联系的方式,或许我们不一定能真正体会他们反复聊那些旧事的心情,但至少可以做到尽量倾听和陪伴。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10-21
为什么总是轻易地爱上别人?4个方法拯救“吸渣体质”
轻易陷入爱情源于情感依赖特质,易被恋爱快感驱动。通过情绪觉察、提升自我价值、培养多元兴趣及练习自我关怀,可建立更稳定健康的关系。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10-21
为什么会被“气哭”?生气的时候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哭出来?
无论是生气还是哭泣,这些情绪都是我们身体和心理最自然的反应方式,与其责怪自己“太敏感”或“太脆弱”,不如学会倾听、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