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谷歌的“悬铃木”、IBM的“鹰”,到中国的“祖冲之”系列,一次次“量子优越性”成功的背后,都跳动着同一颗“量子心脏”——约瑟夫森结。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11-04
量子百年系列(1)|揭秘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心脏”
2025 年,联合国命名的“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再度照亮超导量子计算。三位先驱——约翰・克拉克、米歇尔・德沃雷、约翰・马丁尼斯——因“在宏观电路中观测到量子隧穿与能级量子化”而共同获
科普中国
2025-11-01
我们眼前的璀璨星系、脚下的蓝色地球,乃至我们自己,都起源于那片看似虚空、却蕴藏无限生机的量子之海。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10-16
年轻博后巧用新思路,设计新型量子材料
量子计算机迈向实际应用的主要瓶颈,就是量子比特极其“娇气”,哪怕是微小的温度变化、磁场扰动或振动,都会导致量子比特失去其量子态,造成信息丢失,从而影响计算的可靠性。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是利用拓扑保护。
返朴
2025-10-13
诺奖揭晓三位科学家改写宏观量子认知
202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展开,聚焦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特、约翰・M・马丁尼斯三位科学家 “在电路中发现宏观量子力学隧穿和能量量子化” 的成果。
科普文迅
2025-10-08
量子计算:从航班调度到癌症解药
这两个案例都是经典计算机可以完成的,量子计算只是演示实验,未达到“量子优势”或“量子霸权”,文章不要给读者留下错误印象。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11
真实世界中的远距传物
虽然量子传物听起来充满学术气息,但它的实际应用价值正日益凸显。现实中的量子传物技术主要服务于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领域。这项技术正在为未来信息安全和高性能计算开辟新的可能性。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08
不妥协、不跟风,MIT中国学者发现兼具磁性、手性、超导性的新量子态
巨龙在Nature封面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种在五层菱面体堆叠石墨烯中同时存在磁性(自旋磁性)、手性(轨道磁性)和超导性的新量子态。这一发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对于超导性和磁性的传统认知。
返朴
2025-09-08
无液氦极低温制冷新方案!如何利用自旋超固态
2025年1月,无液氦极低温制冷新方案被两院院士评为2024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让我们看看苏刚研究员对这项新方案的介绍。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9
利用层状量子材料开发出一种全新平台,通过纳米光子学实现对光的精密调控。这一新平台不仅使光学器件更小、更高效,还首次实现了光学模式的动态切换(在不同光传播状态之间灵活转变),解决了纳米光子领域长期难题。
科普平罗
2025-08-05
量子世界:颠覆常识的微观宇宙与未来科技革命
当我们说“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个看似调侃的流行语背后,是一场持续百年的物理学革命。量子(Quantum)并非某种粒子,而是物质与能量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如同台阶只能整阶踩踏,无法站上半个台阶。
张艺畅
2025-06-02
质量真会消失?寻找拓扑材料中的“量子奇迹”
质量是我们最熟悉的物理量,在非相对论情况下,我们似乎对它不会过多的关注。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质量竟然可以“消失”?物理学家是如何实现的?
返朴
2025-05-25
“驳倒”爱因斯坦之后,量子物理的界限何在?
近日,The Conversation专访了阿斯佩,听他回顾早年职业生涯的一些关键阶段,讨论量子世界与宏观日常的分野,展望当今量子技术的兴起,以及公共研究资助等话题。
返朴
2025-05-22
从量子奇境到极寒世界:自旋超固态如何解锁无氦制冷新范式
从液氦时代到量子物态制冷,每一次突破都在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未来,或许太空中的探测器将不再依赖稀缺的氦气,量子计算机的芯片将在自旋超固态的护航下稳定运行——这些从实验室诞生的量子密码,终将为人类文明的
桂粤科普
2025-03-31
凝聚态物理学家改写《马说》,实现神奇的超摩尔材料
本文将从一篇物理学版《马说》讲起,以期待读者能够欣赏该领域的新进展:得到更大晶格长度的 super-moiré 材料。
返朴
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