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秋字,从火从禾,而甲骨文中的秋字,从火从虫,状如长须长足的蟋蟀。我国最早的“秋”字,为何与蟋蟀有关?从什么时候起,“秋”字才摆脱昆虫特性,改为植物特性?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4-08-09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在指导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即日起,科普中国联合中国气象学会推出“节气科普”系列原创内容,带您尽揽华夏智
科普中国
2025-06-05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时逢岁末,民间有着“大寒迎年”的说法,人们进行着各式各样的家庭活动,让严寒的日子温暖起来,为迎接新年做准备。我们今天的科普之旅便是和大家一起“大寒烹羊肉“!
天津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2025-01-20
白露时节,北半球的日照时间逐渐缩短,太阳直射点南移,地面接收的热量减少,气温开始明显下降。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人们常常会感受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凉意。
桂粤科普
2024-09-07
作为一种优质的豆科牧草,苜蓿具有适应性强、品种多样以及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其中紫花苜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也是河南省奶牛养殖主要推广的优质牧草。王成章告诉记者,除了奶牛,羊、猪、兔和各种禽类都非常适合
大河网
2022-10-24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清晨出门,汽车挡风玻璃上的一层露水,或许会让我们想到,已是白露节气。此时,农作物即将成熟,秋意越来越浓。“这个节气,应该吃什么?”“如何‘贴秋膘’?”
大河网
202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