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天的雾霾到数十年的碳排放,发现一个规律:大气的“扰动”是自然常态。无论是利于污染物堆积的逆温层,还是影响能源需求的温度波动,这些不同振幅和时长的温度异常,过去发生过、现在仍在发生、未来也不会消失。
钱维宏
2025-09-30
林产化工是以广义森林资源为原料,经化学或生物化学方法转化为化学品、材料等的产业,产品与生活密切相关。(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29
紫薇为千屈菜科落叶小乔木,以光滑树干、皱褶花瓣和百日花期著称。在生态修复中,它能富集土壤重金属、净化水体氮磷污染物、吸附PM2.5等空气颗粒物,同时固土降温,实现生态修复与城市绿化的协同增效。
自然有答案
2025-09-23
樟树,重庆广泛分布的乡土树种。揉碎叶片散发独特樟脑香气以及离基三出脉为关键识别特征。其根系可固土防蚀,树冠可吸附粉尘以及污染物;并且樟树可提取樟脑、樟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利用双赢。
自然有答案
2025-09-23
2025年9月21日上午,2025年全国首个科普月暨韶关市“绿色生活我当家”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在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隆重举行。
研学丹霞
2025-09-22
女贞,木犀科女贞属常绿乔木,是我国南方常见的行道树与乡土树种。本文介绍女贞的形态特征与辨识要点,重点阐述其生态修复功能,展现其从常见绿化树种到生态修复先锋的价值转变。
自然有答案
2025-09-18
今年,正值“两山”理念提出20年。20年来,“两山”理念不仅深刻改变中国,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探索凝聚共识、指明路径。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9-12
碳作为地球上最神奇且关键的元素,不仅维系着全球生态稳定和生命延续,更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展望未来,我们必须以更加理性、创新和负责的态度,平衡碳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02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常常陷入资源消耗与环境破坏的困境。为了突破这一困局,一种新型城市模式——“生态建筑”(arcology)正在兴起,它试图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02
“在生命演化史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水族馆在哪里建成?”“我国海水珍珠的主要生产贝种是?”“海洋中最大的鱼是什么?”……这些问题与海洋密切相关。
海河北·科普荟
2025-07-31
每年的7月31日是世界护林员日,是2007年由国际护林员基金会倡导,以此纪念在执行任务中牺牲或受伤的护林员,并感谢他们为保护地球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所做出的努力和奉献。
宁波科学探索中心
2025-07-31
十年前,一场场遮天蔽日的雾霾让我们意识到,蓝天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存在。如今,当湛蓝天空回归日常,是否还有人记得空气质量逆转的坚实脚步,是无数制度创新、技术改革与公众参与共同铸就的?
五分钟聊碳
2025-07-28
7月10日,由吉安县科学技术协会、吉安县教育体育局联合主办,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承办的“智慧再生,创意无限——变废为宝科技小发明”竞赛活动圆满落幕。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科学技术协会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