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膜是一种常用于农业生产中的覆盖材料,能够有效提高作物的生长环境,改善土壤的温湿度条件,并控制杂草生长,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地膜的使用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地膜使用的广泛性,关于其材料组成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讨论也日益增多。

一、农用地膜的材料

农用地膜一般是由高分子塑料制成的,主要的材料包括以下几种:

1、聚乙烯(PE)

聚乙烯是最常见的农用地膜材料,占市场上大部分地膜的份额。聚乙烯地膜具有很好的抗拉强度和耐候性,能够有效抵抗外界的紫外线和高温,因此在农田中使用寿命较长。它通常用于大棚、地面覆盖等农业用途。

2、聚丙烯(PP)

聚丙烯材料较聚乙烯更为坚固,耐高温、耐腐蚀性较好,适合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农田覆盖。聚丙烯地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但由于其价格相对较高,使用范围不如聚乙烯广泛。

3、聚氯乙烯(PVC)

聚氯乙烯地膜在一些特定的农业生产中有所使用,尤其是在温室和温控大棚内。它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稳定性,但不如聚乙烯和聚丙烯材料灵活,因此通常用于需要较高稳定性的环境中。

4、生物降解材料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降解地膜的研发逐渐进入市场。生物降解地膜主要由植物淀粉、聚乳酸(PLA)等天然材料制成,能够在使用后自行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虽然这种地膜在价格上可能较高,但其在环保方面的优势逐渐受到关注。

二、农用地膜对环境的影响

虽然农用地膜对农业生产有诸多益处,但其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环境影响:

1、塑料污染

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来源于传统塑料地膜(如聚乙烯和聚丙烯)的使用。这些材料的分解过程极其缓慢,地膜通常需要数百年才能完全降解。农民常常在收获后将地膜随意丢弃,或因回收不彻底而导致大量废弃地膜堆积在田间、道路边甚至水体中,形成严重的塑料污染。

塑料地膜的废弃物不仅影响农业土地的质量,还可能通过风力、雨水等途径进入河流、湖泊,最终污染生态环境。它们还可能对野生动植物造成危害,特别是水生生态系统中,塑料垃圾对水质、动物的生存产生潜在威胁。

2、土壤健康问题

长期使用塑料地膜会影响土壤的自然透气性和水分渗透性。地膜的覆盖会阻止雨水或灌溉水进入土壤,导致水分积聚在土壤表面,长期下来,土壤可能出现板结现象,降低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生长环境。此外,地膜材料的残留也可能通过微粒污染土壤,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进一步加剧土壤质量的下降。

3、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塑料地膜的残留物和垃圾不仅仅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影响,还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野生动物误食或被困于废弃的地膜中,导致伤害甚至死亡。此外,地膜的广泛使用会影响自然植被的生长,破坏生态系统的原生状态。

4、资源浪费与能源消耗

制造塑料地膜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石油资源,并释放一定的温室气体,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和环境负担。虽然塑料地膜能在短期内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但其制造、使用和废弃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不容忽视。

三、如何减少地膜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塑料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采取措施,减少地膜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

1、推广生物降解地膜

生物降解地膜可以在使用后通过自然环境降解,减少对环境的长期污染。尽管目前生物降解膜的成本较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未来有望成为替代传统塑料地膜的主流材料。

2、加强地膜回收利用

加强地膜回收是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地膜回收体系,农民可以在使用后将废弃地膜回收到专门的回收站进行处理和再利用。这不仅能减少地膜的环境负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3、推行循环农业模式

循环农业模式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在这一模式下,农用地膜的使用将更加注重环境影响,地膜的生产、使用、回收和处理将形成一个闭环,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

4、政策支持与公众教育

生物降解地膜的研发和应用尚需政府政策支持。同时,公众的环保意识也需要加强,农民需要认识到合理使用地膜、回收地膜的重要性,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结语

农用地膜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生长条件有着积极作用。然而,传统地膜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未来,随着生物降解地膜和回收技术的进步,我们有望减少塑料地膜的环境负担,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存。

来源: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藏西旱地农业科普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