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悉,11月4日,该公司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一号半固定式火箭子级试车平台,成功完成智神星一号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
科普熊猫
2025-11-06
上世纪60年代法国研制的SA-610“火箭座椅”,是一款采用火箭动力的单兵飞行器,虽因技术局限和直升机发展未能投入实用,但其轻便灵活的特点,为未来外星探测提供了独特想象空间。
北斗天宇航天科普基地
2025-11-04
快舟为何“快”?揭秘商业航天的“快响先锋”
近年来,在商业航天的市场上,有一款固体小火箭成了发射领域的新 “明星”,它就是来自中国航天科工九院的快舟系列运载火箭。
中国航天报
2025-11-04
10月18日至20日,朱雀三号遥一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圆满完成首飞第一阶段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后续将开展垂直操作演练并返回技术区,为正式入轨发射与一子级回收做准备。
北京科协
2025-10-21
太空安全科普之智慧赋能与技术革新篇:智能感知技术——从源头遏制运载火箭引发太空碎片的创新实践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智能感知技术在运载火箭的设计、发射及任务执行过程中实施创新实践,以期从源头上有效遏制太空碎片的生成。
迷彩视线
2025-10-20
太空安全科普之智慧赋能与技术革新篇:自主决策系统——运载火箭应对太空突发风险的技术突破
赋予运载火箭自主决策能力,使其能够在遇到突发风险时迅速反应,成为近年来太空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其对未来太空探索的意义。
迷彩视线
2025-10-20
太空安全科普之智慧赋能与技术革新篇:新一代智能火箭——技术迭代如何筑牢太空安全第一道防线
新一代智能火箭的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们集成了最新的科技成果,以更高的效率、更优的性能和更强的安全保障,为人类的太空之旅筑起坚实的第一道防线。
迷彩视线
2025-10-20
太空安全科普之智慧赋能与技术革新篇:大数据驱动——运载火箭残骸可控再入的智慧解决方案
如何实现对火箭残骸的精准控制,确保其安全、环保地返回地面,成为了太空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大数据技术如何赋能这一挑战,提供创新的智慧解决方案。
迷彩视线
2025-10-19
10月11日,我国在山东海阳海域用引力一号遥二火箭,成功将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该火箭是全球最大固体火箭,此次发射升级技术、验证方案,助力低轨卫星组网,为后续承接任务奠基。
北京科协
2025-10-14
进入火箭制造工厂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太空飞行器装配大楼(VAB)不仅承载着NASA的航天使命,更铭刻了人类从阿波罗登月到深空探索的每一个里程碑。它跨越航天飞机时代,正继续为未来的太空任务奠定基础,成为人类探索未知的永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09
探索奥德赛海上发射平台的奥秘
在浩瀚的太平洋中央,坐落着一座独特的卫星发射平台——“奥德赛”海上发射平台。这座平台不仅是全球首个商业化卫星发射海上设施,更开创了人类从海上探索太空的新模式。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04
长征八号甲:为中国卫星互联网定制的“太空高速列车”
2月11日,中国长征火箭家族迎来新成员——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首飞。这枚被寄予厚望的火箭,是中国航天为构建低轨卫星互联网“太空新基建”量身打造的关键运载工具,肩负着加速中国星座建设的重任。
中国航天报
2025-08-15
“劳模火箭”长三乙
2025年5月29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闪耀登场,成功发射了天问二号探测器,迈出了我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的关键一步。
中国航天报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