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中国航天开启了通信卫星工程的新征程,长征三号火箭应运而生。随着“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的计划研制,长征三号甲火箭也顺势登场。然而,随着航天事业的不断推进,仅靠长征三号甲火箭的运载能力已难以满足未来更大功率、更大重量的通信卫星的发射需求,研制运载能力更强的火箭迫在眉睫。
于是,眼界开阔的中国航天人,在满足国内卫星发射任务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市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研制计划被适时提上日程。长三乙火箭的设计使命是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大质量卫星,同时也具备一箭多星发射或其他轨道卫星发射的能力。它以长征三号甲火箭为芯级,一级火箭四周捆绑四个液体火箭助推器,能够将超过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远地点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成为中国当时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之一。近年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所属的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完成了诸多重要发射任务,如北斗组网、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发射等,发射次数在中国所有运载火箭型号中位居前列。
2025年5月29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闪耀登场,成功发射了天问二号探测器,迈出了我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的关键一步。此次发射任务对入轨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长征三号乙火箭实现了将入轨偏差控制在每秒1米以内的高精度。
长三乙火箭发射天问二号 王磊/摄
从最初的通信卫星工程到如今的深空探测,长征三号乙火箭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它如同一位默默耕耘的开拓者,用一次次震撼人心的起飞,见证了中国航天的崛起与辉煌。它托举北斗织就天网,助力嫦娥叩问月宫,搭建起我们头顶无形的信息桥梁。如今,它又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深空,为天问二号探测器铺就通天之路,助力其飞向神秘的小行星,探寻太阳系古老神秘的面纱。
天问二号任务示意图
火箭的轰鸣声或许会逐渐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中国航天的探索之路永无止境。长征三号乙火箭的坚实航迹,与天问二号探测器的新征程,共同奏响了中国航天从近地轨道到深空探测、从已知领域向未知世界进发的激昂旋律。长征三号乙火箭,这位中国航天的“金牌老将”,将继续在浩瀚宇宙中书写属于中国航天的传奇篇章。
(作者:张晓宁 图片来源: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把关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研究员 贾阳)
来源: 中国航天报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