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化的真实面貌,始终依托于科学考古的发现与阐释。通过系统性考古工作,巴人历史从文献中的零散记载转化为可触可证的实物链条。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5-07-31
在重庆高湿、高热、酸性土壤条件下,丝绸、藤编、竹编、木器、纸张等有机质文物很难保存。战国竹笥为何会躲过岁月和自然的侵蚀,以完整的面貌重现在世人面前?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5-07-18
一把镀铬青铜剑埋藏2400年仍寒光凛冽,一件竹笥深藏船棺跨越2200年不腐——这些并非神话,而是巴文化遗址考古的发掘成果。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5-07-17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湖北省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科研实力最强的国
武汉教育电视台
2025-07-12
顺天门遗址博物馆天青色的琉璃屋顶在阳光下流转着千年前宋徽宗《瑞鹤图》中的釉色,层层叠压的古城遗址讲述着开封城摞城的传奇。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7-03
在中华文明初露曙光的年代,我们的先民们就深谙与水共生共荣的道理。他们观测水文、驾驭水流,或引水灌溉、或治水营城、或依水而居、或引水入城。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25-06-30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科普中国联合中国气象局推出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如果气象文物会说话……》,跟我们一起了解中国古代的气象伟大科技发明。
科普中国
2025-05-18
头朝西北、尾向东南,鳞片精美纤薄,通身蓝绿。2002年春,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3号宫殿基址的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这条龙。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5-17
这个3D版的Plog展现了唐代少女的生动形象,她眉毛弯弯,眼睛圆圆,脸蛋肉嘟嘟的,头梳俏皮可爱的双丫髻,身着窄袖长衣和时髦的半臂襦裙,怀中抱着一只“宠物鸭”,蹲跪于圆形莲台上,尽显少女天真活泼的神态。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5-16
解读这些刻画符号,就像是对良渚文明这个巨大的压缩包进行解压的过程。现阶段对良渚刻符的解读仅仅只是个开始,未来或许会有更多新发现。
科普时报
2025-05-10
每当考古工作者手持洛阳铲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发出"考古是不是就是官方盗墓"的疑问。这种将考古与盗墓混为一谈的认知偏差,源于对考古工作的误解。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5-05-09
近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乔云飞宣布最终结果:浙江仙居下汤遗址入选“十大”。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4-27
今天的主角,是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的“反差萌担当”:一只指甲盖大小的骨猴。别看它迷你,可是实打实的“夏朝限定款手办”,4000年前的高奢微雕艺术,直接刷新你对远古时代的想象!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