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时指出:“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 。” 简牍作为古代中国书写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文字书法、法制以及
桂粤科普
2024-12-05
2024年7月,中国科协发布2024中国十大前沿科学问题,其中由中国古生物学会推荐的问题“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是否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再一次将我们的目光聚焦在人类起源这一迷人的话题上。中国这片土地上出
科普中国
2024-08-17
人们与水打交道时,通常要借助工具,特别是在用水、治水、管水等活动中,创造和发明了许多用于水事活动的工具,工具是物质性的器物,每一种水工具的创造和使用,都凝结着人类的知识、能力和智慧。
水库大坝之声
2022-12-07
大河之畔,先民遗迹。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在千年后的今天回望大河村先民烧制陶器、安居乐业、仰望星空的文明足迹,感知深远而璀璨的文明印记。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4-09-07
我国是最早开展家鸡驯化的国家之一,古诗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作为重要的家养禽类,鸡在古人的笔下经常出现。历史上的鸡是什么样子?
光明三农
2023-11-25
青铜甬钟是中国青铜器的一种类型,属于打击乐器,为中国青铜时代盛世典型的礼乐器代表之一。如何通过科学的方式对海昏侯墓出土的一件青铜甬钟进行保护修复措施,重现它当年的风采,是当下文物保护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金属世界
2024-11-16
王国维是国学大师,1925年被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聘为教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国学“四大导师”,在文学、史学、哲学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他被称为奠基人物。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4-07-22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0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5项。本文就来带你快速记住这40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24-08-02
一眨眼,“小年”又到了。翻看日历或网上查询,细心的人会发现,在北方二十三这天是小年,而南方二十四这一天则是小年,同一个大中华,为什么南北“小年”不是同一天呢?
北京科协
2025-01-22
#苹果龙年手机壳被吐槽指蟒为龙#近日登上热搜,但也有声音表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并非一开始就有五爪,而是从三爪、四爪到五爪发展过来的。究竟是怎样的呢?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4-02-02
“小年”最初定在“腊祭”以后的第一天(比如南朝把腊日定在腊月初八,那么小年就是腊月初九)。宋代以后,“小年”前挪至过年前一周左右。其实全国各地过小年日的日期不太统一,从腊月二十三到二十五都有。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4-02-02
中国红茶:从武夷山走向世界在古老的东方,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不仅是茶的起源地,还孕育了深厚的茶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六大类茶争奇斗艳,但真正具有全球化影响力的,却是一种名叫红茶的饮品。
桂粤科普
2024-02-14
古装题材因鲜明的文化辨识度、独特的美学风格而广受关注,是大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一部经典好剧总是精致到细枝末节,不只考验演员的演技,服化道同样占据重要的地位。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4-05-21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里,描绘了北宋时期,杭州家家户户存满了绫罗绸缎的景象。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