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侏罗纪世界:重生》引发恐龙复活猜想,但中科院专家黄乘明表示难以实现。因恐龙DNA已降解为无法拼接的碎片,基因缺口难填补,缺乏孕育载体。
北京科协
2025-10-24
未来,自贡恐龙博物馆将继续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创新科普形式,拓展覆盖范围,将专业的古生物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更多公众,为培养科技后备人才、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做出更大贡献。
科普中国资源服务号
2025-10-21
这只以“燕”为名的小不点,靠什么活了下来?
1.25亿年前,河北地区生活着仅15厘米长的阿氏燕兽。它在恐龙时代凭借小体型、杂食习性和灵敏听觉成功生存。其耳部结构保留了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演化的关键特征,是研究早期哺乳动物演化的重要化石证据。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地学科普教育基地
2025-10-12
探索恐龙世界2:新种恐龙
仅就迄今已出土的恐龙来看,其物种多样性就足以显示恐龙在地球上的演化历程。对每一块关键化石的研究,都为恐龙的演化故事增添了新篇章。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08
探索恐龙世界1:挖掘恐龙
新物种的遗骸,沉睡在一种特殊的沉积层中——这类环境往往不在常规搜索的视野之内。这个案例提醒探索者,探索未知有时需要将目光投向非传统区域。或许,最珍贵的发现就会在不经意间降临。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08
恐龙的羽毛之谜
恐龙的羽毛之谜正逐渐被我们揭开。从最初的化石证据到如今的黑素体研究,每一步都凝聚着科学家们的智慧与汗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将对恐龙的世界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02
我国科学家确认并命名全新巨型恐龙——枝明潼南龙,成果发表于《科学报告》。其属马门溪龙科,肩胛骨为该科最大,体长约25米,超越近亲。命名源于发现地潼南,亦致敬恐龙专家董枝明,其模型现于潼南博物馆展出。
北京科协
2025-08-13
恐龙“天团”齐聚上海,讲述侏罗纪那些事
这个夏天,正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出的“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上,来自全国12家科研院所和科普场馆的118件代表性恐龙标本和重要模型齐聚一堂。
科普时报
2025-07-25
从银幕到现实:人类 “复活恐龙” 的疯狂尝试,卡在了哪一步?
从实验室里的DNA片段到一只活生生的霸王龙,这条路真的走得通吗?这背后隐藏的科学瓶颈、技术挑战等问题,远比电影情节复杂和深刻。
北京科技报
2025-07-16
“龙吟九州· 国恐龙大展”中的禄丰恐龙化石介绍——盘古盗龙
2025年5月,“龙吟九州· 国恐龙大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幕,其中的禄丰恐龙化石介绍——盘古盗龙。
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
2025-06-18
上海科技馆“九州龙吟:中国恐龙大展”中的禄丰恐龙化石介绍——茶姆龙
2025年5月,“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幕,其中的重要恐龙化石"茶姆龙"的来历。
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
2025-06-18
2025年5-6月,来自攀枝花市大河中学、楚雄师院附中、禄丰一中的3000多名学生走进禄丰世界恐龙谷,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在探索远古奥秘中汲取知识,收获成长。
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