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友出生在农村,从事农业科研和成果转化工作40余年,对“三农”有很深的感情。张新友始终坚信,真正的科普不能仅停留在实验室和报告厅,而应扎根于广袤的农村和孕育生命的土壤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9-30
开展了什么是种子的讲解。农产品安全、食品安全展板展示,水果的营养价值及《玉米的前世今生》科普讲座,讲述了玉米从野生种到现代品种的演变历程。《追忆峥嵘岁月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思政课。体验了掰玉米。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
2025-09-29
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同学们来到农科院科普基地,讲解了什么是种子?种子的分类及传播方式。学习了玉米的种类、用途及体验了玉米收获过程。面向青少年推广农业科学知识、弘扬农耕文化。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
2025-09-29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食品安全”知识展板,如科学辟谣小知识“苹果等水果打蜡会致癌吗?”“出现打个空心草莓是因为使用了激素或膨大剂吗?”等等问题解答,《玉米简史-从杂草到主粮》、《神奇的种子》科普讲座。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
2025-09-28
单原子铜杀菌剂的出现,不仅为面向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化学品研发,实现农业原子经济性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单原子材料与植物、农业科学的深度融合开辟了全新方向。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5-09-26
气候变暖究竟是全球农业的助力还是负担?过去半世纪,世界粮食产量翻了四倍,但IPCC报告却指出三大主粮平均减产5%、农业生产率增速放缓21%。看似矛盾的背后,是二氧化碳增益与极端气候损害的交织。
五分钟聊碳
2025-09-25
桑树兼具生态与经济双重功能。本文将介绍桑树的辨识特征与生态修复价值,展现其从传统经济作物到现代生态修复先锋的转变。
自然有答案
2025-09-23
藏在校园里的“农牧密码”,解锁一场看得见的自然课。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2025蓉遇科普”科学美空间——农牧标本文化馆。
科普熊猫
2025-09-2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以优质特色小麦为核心,通过 “展、品、玩、学” 多维形式,让农业科技 “看得见、尝得到、听得懂”,为公众搭建起 “从实验室到餐桌” 的近距离认知桥梁。
创新中国
2025-09-22
在农业发展进程中,水稻和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始终备受关注。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增效,科学家们一直努力培育和推出优质品种。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9-12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最新部级体系名单。浙江农林大学成功获批农业农村部植物保护舟山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该站将成为浙江省内承担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的重要力量。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9-12
农业塑料被称为“现代农业的血管”:地膜能保水增温,使干旱区作物产量提升30%-60%;大棚膜让北方冬季蔬菜供应增加50%;包装塑料使农药化肥损耗减少20%。
Engineering前沿
2025-09-11
农业塑料被称为“现代农业的血管”:地膜能保水增温,使干旱区作物产量提升30%-60%;大棚膜让北方冬季蔬菜供应增加50%;包装塑料使农药化肥损耗减少20%。
Engineering前沿
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