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上午,国家速滑馆(“冰丝带”)5号馆传出了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场精彩的机器人球员与人类裁判融通互动的科技赛事,正在室内绿茵场激情上演。这便是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足球比赛。
北京科技报
2025-08-16
未来10年,随着机器人续航能力、材料轻量化、自重控制以及成本优化等技术瓶颈得以逐步突破,让10%的人拥有服务机器人的目标,应该不难实现。
科普时报
2025-08-15
目前,基于Transformer的TransPCNet模型已在 sewer defect检测中实现每秒30帧实时检测,比人工快5倍;多模态融合技术则让芯片封装缺陷检出率提升至99.9%。
Engineering前沿
2025-08-15
科学家利用机器学习设计出可定制光谱的热学超材料,在被动降温性能上全面超越传统涂料,为节能减排和环境改善提供了全新方案。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3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产物,随着技术加速演进、产品不断迭代,人形机器人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场景。
四川科技馆
2025-08-12
研究显示,当训练数据中仅有0.01%的虚假文本时,AI模型输出的有害内容会增加11.2%;即使是0.001%的虚假文本,有害输出也会上升7.2%。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8-12
2025年7月,SRT-H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100%成功完成猪胆囊切除手术,标志着手术机器人从“辅助工具”向“自主执行体”迈出关键一步。
返朴
2025-08-11
ChatGPT 写作太方便,大脑就不用动了吗?MIT 的一项脑电图实验证实,长期依赖 AI 写作可能削弱大脑参与度,导致认知负债。但专家提醒,问题不在 AI,而在我们怎么用它。关键在于设计能激发思维的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1
日常使用AI时应持谨慎态度,如果AI给出的回答涉及重要决策,务必向专业人士核实。“当然,也可用多个AI工具对同一问题进行询问,通过对比答案来判断AI的可靠性。若发现AI频繁给出不合理或错误回答,可直接
科普时报
2025-08-09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正在重新激发人们对一个关键问题的关注:AI 能否反过来帮助我们理解大脑?而大脑的结构和计算机制,又能否为构建更智能的 AI 提供线索? 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