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杯防弹咖啡”的减肥理念一度炙手可热。它最早从美国硅谷的程序员中诞生,声称可以提供能量但又不会长胖,还能帮助减肥,其中的一个关键成分就是MCT油

作为减肥界的黑科技,MCT油以雷霆之速出圈,席卷好莱坞,火遍全世界,国内也开始盛行MCT减肥风。虽然MCT也是一种食用油,但它不能像普通油一样用于烹饪,这就大大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不过,现在就有了它的升级版本——MLCT油,它既能抑制体重增加,还能用于正常烹饪。用它来替代我们日常吃的油,控制体重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01

MCT到MLCT:青出于蓝

与我们的体脂肪积累关系最密切的营养素之一就是食物中的脂肪,而食物中的脂肪来源主要是食用油和其他食物中的脂肪,其中食用油占53%左右(总脂肪摄入量为79.9g)[1]。所以,想要控制住体脂肪,油是关键。

油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脂肪酸链有长有短,它们都会接在甘油骨架上。

甘油骨架有3个接口,根据接上去的脂肪酸的不同,最终形成的油脂也不同。

实拍图对比:MCT、MLCT、LCT(葵花籽油)

LCT是我们最熟悉的,也是平时吃的最多的,如葵花籽油、花生油、稻米油等烹饪用油。它给我们提供必需脂肪酸,但是代谢缓慢,容易引起脂肪堆积,造成肥胖。

MCT也是一种可食用的油,不过,MCT在体内有一条独特的代谢途径,不需要淋巴系统,对脂肪酶的依赖性也小,可以直接通过门静脉输送到肝脏,然后迅速分解转化为能量。相比之下,它的消化吸收速率是LCT的4倍,代谢速率是LCT的10倍,不会像LCT一样储存在人体的脂肪、肝脏、肌肉等组织中,因此不易让人发胖

因为这种代谢上的独特性,MCT可作为一种功能性油脂,专门用于临床营养治疗,替代LCT治疗脂代谢异常、高血脂、肥胖等。现在已逐渐出圈,成为健身减肥人士的拥趸。

既然MCT也是食用油,还能控制体重,那假如我们用它来替代家常的食用油,不就解决了现在让人头疼的肥胖问题,健康你我他,岂不美哉?

想法很美好,不过很遗憾,不可以。

**虽然MCT有许多健康的功能,但它亦有缺陷:它不能提供我们人体必需的脂肪酸,长期过量摄入后产生的酮体也可能在体内蓄积,对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想要减肥的话,可以用MCT替代一部分LCT。

另外,**MCT烟点低、容易起泡,不适合做家常烹调油使用。**应用范围十分有限,不能完全替代我们常用的烹调油。

假如这两者的优点能结合一下就好了,吃一种油,享受两者的优点,同时都避免两者的缺点,岂不美哉?

Bingo!所以这就有了MLCT。

MLCT的甘油骨架上因为同时有长链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所以综合继承了两者的优势,同时克服了两者的缺陷:既能补充人体必需脂肪酸,同时兼备快速吸收供能而又避免脂肪堆积、不易长胖的优点,烟点也提高了,起泡性也改善了,可以完全替代LCT,作为家常烹调油使用。

MCT、MLCT、LCT的烟点对比 | 参考文献[2]

MLCT除了在营养价值方面更有优势,其口感和稳定性上与普通食用油类似。

作为家常食用油,MLCT在满足人们对营养价值、色泽、风味、口感、烹调性等基本需求的同时,还发挥了独特的营养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脂肪的不利影响,是一种健康好油。

总结下来就是:

总归都是要用油炒菜的,不如换成MLCT,肥胖的人群可以帮忙控制下体重,省心省力又容易坚持,既能享受舌尖上的美味又不担心体脂堆积。不胖的人群也可以帮助维持正常的体重,更重要的是,这是同时造福全家人健康的好事,老少皆宜,何乐而不为呢?

02

MCT和LCT混搭,效果等于MLCT吗?

有人可能会想到,如果LCT和MCT混合一下,是不是就可以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短板抵消了么?

不是的。

单纯的物理混合,不能有效解决单独摄取LCT和MCT的根本问题。

首先,**单纯的物理混合,LCT和MCT进入体内后各自代谢,仍然存在代谢速率差异问题。**LCT该多慢还是多慢,该堆积还是堆积,MCT该多快还是多快。这就好像把兔子和乌龟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强迫它们一起跑步,这并不会改变乌龟的速度,属于费力不讨好行为。

其次,MCT烟点低、易起泡等缺点,物理混合后并不能改善,不能用于高温的煎炒烹炸,仍然无法作为烹调油。

我们平时炒菜煎炸的油温可升到180℃左右,MLCT的烟点普遍会高于这个温度,所以完全可以满足日常需求。而MCT+LCT的混合油就达不到180℃,拿来炒菜就免不了油烟四起,泡沫飞溅。

上:烟点比较。物理混合后的油烟点低于正常煎炸温度;下:180℃煎炸时泡沫高度比较。物理混合油泡沫高度远远高于MLCT |参考文献[3]

而且自己在家混合,操作过程中难免会把两种油都暴露在空气中,可能还会产生额外的食品安全问题。所以,混搭实在是不建议。老老实实用现成的MLCT岂不香?

参考资料: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 周盛敏等.中链脂肪酸在烹饪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11,36(06):205-208+212. DOI:10.13684/j.cnki.spkj.2011.06.023.

[3] 周盛敏. 中长链脂肪酸结构脂的酶法合成、安全性评价及减肥功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来源: 丰益粮油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