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新华社旧金山1月 11日电为应对军用通信在战时出现中断的情况,美国军方提出一种后备方案,即用浮标和超细光缆在海上搭建临时数据通信网络。其设想是,用飞机或舰船向海里投放浮标,再用超细的水下光纤电缆将这些浮标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临时性的水下光纤通信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浮标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号,浮标也可以把射频数据传输给过往的飞机或舰船。另外,高级研究项目局还与华盛顿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合作,研制了新的发电方法,即把海面的波能转化为电能,用以解决为浮标供电的问题。接下来,研究人员还需要设计和建造一种集成端对端通信系统,除了在实验室加以测试和评估之外,还要在海上进行验证。
设计 光缆 原型机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7 16:37:00
认知能力训练(MindStory Cognitive Train)是基于神经可塑性理论(NeuroPlasticity)设计的针对人的认知能力进行科学测评及系统化训练。训练一般采用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研究中所采用的标准化实验范式来进行测评项目和训练项目的设计,实现了对注意力、感知觉、记忆力、思维力、情绪能力、认知灵活性等多种认知能力的测评和训练功能。总之无论神经元之间的联结的变化,还是脑网络的改变,都可能改变我们某种认知能力,这就是认知训练的理论基础。认知训练的应用十分广泛,从幼儿认知训练到老年认知训练,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认知训练方法以及侧重点。认知训练在一些病症中也有应用,如:脑外伤患者的认知训练,阿兹海默症认知训练,还有对焦虑症的认知训练。
设计 可塑性 大脑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7 11:10:00
20、C919并称为“中国大飞机三剑客”的AG600水陆两栖飞机(以下简称为AG600)。AG600背后的研发英雄据《科技日报》介绍,在中国航空工业的主导下,由航空工业通飞主承制,航空工业特飞所/中航通飞研究院作为总设计师单位,全国150多家单位、十余所高校数万人参与研制,成立了多个专项专家支援团及审核团队,最终研发出AG600。据《广州日报》介绍,在AG600的结构设计团队中, 80后占比近9成,其中甚至还有刚毕业的研究生,整个团队朝气蓬勃。通过项目的研制和应用, AG600填补了国内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使我国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陆两栖飞机设计研发技术体系,全面提升了我国水面飞行器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对我国民机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设计 万金油 介绍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5 17:25:00
怀着求学期间沉淀多年的航天梦,刘立东开始参与“长七”火箭结构总体设计工作,这一“战”跨越九年, 3000多个日日夜夜,刘立东埋首铸箭,待到“长七”火箭奔向苍穹时,才坦言终于交出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长七”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具备近地轨道13.5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5.5吨的运载能力,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或太阳同步轨道有效载荷,将承担载人航天货运飞船等发射任务,未来也可以承担商业航天和国内其它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刘立东介绍说,研发“长七”火箭是基于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二期考虑,二期要发射货运飞船,“长七”火箭就是针对此而配套的一枚新型火箭。
设计 刘立东 发动机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6 10:35:00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深潜”三十年为国铸重剑(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巡礼)从1957年到1986年,从34岁到63岁,黄旭华与老家亲人神秘“失联”30年。实际上,对当时任何国家,有关核潜艇的一切都是核心机密,黄旭华和他年轻的“战友”们,很难拿到一点点关于核潜艇的现成技术资料。黄旭华如获至宝,研究者们把玩具拆开、分解,兴奋地发现,玩具里密密麻麻的设备与他们构思的核潜艇图纸基本一样!核潜艇上的设备、管线数以万计,黄旭华要求,每个都要过秤,几年来天天如此!”1988年初,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将按设计极限,在南海开展深潜试验。也难怪战士们心情忐忑,因为上世纪60年代,美国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时失事, 160多人葬身海底。
设计 战士 核心机密
对于身体有残缺的人士而言,假肢可以说是相当重要了。而由于技术在电池、大脑控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今天的机械肢已经可以完成从扭转与指向到抓取与抬起等一系列动作。由大脑操控的手臂能力:伸手触摸由大脑操控的假肢并不是新鲜玩意,但匹兹堡大学的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有感觉能力的手臂。能力:竖中指这是唯一一款手指尖填充有气体的假肢,这种设计有助于打字以及抓取形状特殊的物体(比如鸡蛋)。米开朗基罗能够:绘画许多假肢的拇指都很坚硬,与之相对的是Ottobock设计的假肢模型,他们在拇指内部安装有一个二次驱动单元。作画、会竖中指、还能挥舞光剑,在AI的助力,假肢越来越聪明,未来还有什么是它们不能做的吗?
设计 中指 人工智能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6 09:00:00
作为我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陈院士从不以此自骄,只是埋头苦干,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一心关注着国际化工方面的最新情况。当时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此后,经过陈俊武等几代人不懈的钻研努力,我国催化裂化技术现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有150余套不同类型的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年加工能力接近1.5亿吨。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催化裂化大国,在商品汽油构成中,催化裂化汽油约占70%,柴油占30%左右,而且30%以上的丙烯也来自催化裂化工艺。他先创办了催化裂化高级人才培训班,后来又先后开办过4期中国石化高级人才研修班,教导了不少优秀的学员,后来大都成为我国炼油行业管理和技术骨干。
设计 催化裂化 制造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5 19:56:00
他突破了传统概念束缚,对弹性薄板优化的研究提出扩展设计空间,引入微结构,材料和结构统一设计的思想,被公认是结构拓扑设计优化方法的奠基人、近代布局优化理论的先驱。至于结构与多学科优化研究,程耿东院士介绍说,就是要综合运用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帮助工程师寻找工业技术和设计领域的“最优解”,其实这也是一种追求完美。“尤其是当前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高度重视先进制造和信息化的融合,高度重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和制造,结构优化研究更是大有可为,可以成为帮助我国自主创新产品与国外产品竞争的一种重要先进的设计工具与方法。
设计 亚洲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