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70年代利用只有8K内存的计算机完成了一批标准设计。他突破了传统概念束缚,对弹性薄板优化的研究提出扩展设计空间,引入微结构,材料和结构统一设计的思想,被公认是结构拓扑设计优化方法的奠基人、近代布局优化理论的先驱。

  他在90年代初对受到应力约束的结构拓扑优化的奇异最优解提出新观点,有关奇异最优解产生原因的工作被评价为是“处理由奇异拓扑导致的计算困难的相当大的进展”。他提出的Epsilon-放松及其系列算法,被国外著名专家认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成为处理此类奇异性问题的主流技术。

  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次。2011年,他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能源、机械、力学及过程控制学部外籍院士。2013年,由于他在结构拓扑优化基础理论与应用的突出成就及对力学教育的贡献,被授予第八届周培源力学奖。2015年,他在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会换届选举中以最高票入选为学会执委,并被推举为学会主席。这是首次由亚洲学者当选为该学会主席。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结构与多学科优化第三代领军人——程耿东教授。他和他的合作者不仅使中国的结构与多学科优化登上了国际舞台,并且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军者。

  

   

  谈及程耿东院士是如何取得的这样骄人成就的?他首先提到在研究工作中要“刻意创新,追求完美”,这是他研究工作的信条。在程耿东院士看来,创新并不是自发的,而是要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时刻有创新的意识,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要反复不断地问自己究竟创新点在哪里;而一项成功的创新更不是靠三斧头和三把火,不能熊瞎子掰苞米,只有在刻意创新的同时,努力追求完美才会不断形成新的创新领域和空间,才能形成漂亮的创新。

  至于结构与多学科优化研究,程耿东院士介绍说,就是要综合运用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帮助工程师寻找工业技术和设计领域的“最优解”,其实这也是一种追求完美。近三十年来,结构优化已经成为力学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尤其是随着我国实施创新驱动的战略,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今天,无论是航天工程中的火箭减重,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汽车等运载工具的轻量化设计,结构与多学科优化都可以发挥作用。在他看来,大连理工大学借助弹体结构轻量化设计以及弹箭体动力分析及多学科优化方法等基础研究方面优势,为国家长征5号运载火箭20多个部段成功“瘦身”,减重645公斤,单发就节省了2000多万元成本。 “尤其是当前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高度重视先进制造和信息化的融合,高度重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和制造,结构优化研究更是大有可为,可以成为帮助我国自主创新产品与国外产品竞争的一种重要先进的设计工具与方法。”他说。

  一直以来除了搞科研外,程耿东院士还非常重视青年人才成长。他给予年轻人成长的最大支持,并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他培养的学生中已有多人成为高等学校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江学者,以及大学校长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早在2000年,他就倡导并坚持组织中日韩系列国际研讨会议,推动亚洲学者间的交流与互动。十多年来,该会议已经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结构优化领域学术会议。如今,作为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会新一届主席,程耿东院士也有着自己的理念,他表示将继续努力推进优化设计学者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与发展,营造团结、和谐、平等的学术氛围,支持世界上更多年轻人更好地发展,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程耿东:刻意创新,追求完美”

图文简介

他突破了传统概念束缚,对弹性薄板优化的研究提出扩展设计空间,引入微结构,材料和结构统一设计的思想,被公认是结构拓扑设计优化方法的奠基人、近代布局优化理论的先驱。至于结构与多学科优化研究,程耿东院士介绍说,就是要综合运用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帮助工程师寻找工业技术和设计领域的“最优解”,其实这也是一种追求完美。“尤其是当前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高度重视先进制造和信息化的融合,高度重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和制造,结构优化研究更是大有可为,可以成为帮助我国自主创新产品与国外产品竞争的一种重要先进的设计工具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