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国防科技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昌芳博士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俄罗斯空军建设发展思路主要倾向于国土防空作战,因此其对第五代战斗机战术需求与美国空军不同,在技术性能方面形成了‘俄罗斯五代机标准’。第二阶段的发动机代号为“30型”,采用了全新的结构布局及最新的材料、工艺,在可靠性大幅提高的同时,其发动机的重量比第一阶段发动机117轻30%,全寿命周期费用低近1/3,而耗油率却变低了。这意味着,“30型”航空发动机将在性能上超越美国F119航空发动机。首批服役战机或不装备“30型”发动机俄罗斯媒体2016年 5月 4日报道,俄罗斯空天军司令维克多·邦达列夫称,俄罗斯将生产11架T-50原型机。
研制 俄罗斯 动力装置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7 16:37:00
20、C919并称为“中国大飞机三剑客”的AG600水陆两栖飞机(以下简称为AG600)。AG600背后的研发英雄据《科技日报》介绍,在中国航空工业的主导下,由航空工业通飞主承制,航空工业特飞所/中航通飞研究院作为总设计师单位,全国150多家单位、十余所高校数万人参与研制,成立了多个专项专家支援团及审核团队,最终研发出AG600。据《广州日报》介绍,在AG600的结构设计团队中, 80后占比近9成,其中甚至还有刚毕业的研究生,整个团队朝气蓬勃。通过项目的研制和应用, AG600填补了国内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使我国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陆两栖飞机设计研发技术体系,全面提升了我国水面飞行器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对我国民机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研制 万金油 介绍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5 17:25:00
勇于创新从“0”到“1”没有不可能九年兢业铸箭, 3000多个日日夜夜,刘立东负责和参与“长七”火箭研制过程中76项地面试验工作,带领小团队完成1200余份文件编制和晒蓝,下发图纸和模型47套,为“长七”火箭的发射成功作出突出贡献。在“长七”火箭的研制过程中,刘立东敢于创新,提出我国首个全三维数字化设计火箭的总装出图实施方案,打通了火箭三维设计—总装链路,大大提高了研制效率。”刘立东认为,全三维数字化设计要真正应用起来,就要面临制定一套适合火箭研制的流程管理办法和标准体系,而这也成为了刘立东必须要攻克的堡垒。此外,我也希望能够促进航天事业的商业化发展,提高火箭发射的成功率和可靠性,畅想着有一天能够搭乘自己设计的火箭遨游太空。
研制 刘立东 创新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6 10:35:00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深潜”三十年为国铸重剑(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巡礼)从1957年到1986年,从34岁到63岁,黄旭华与老家亲人神秘“失联”30年。实际上,对当时任何国家,有关核潜艇的一切都是核心机密,黄旭华和他年轻的“战友”们,很难拿到一点点关于核潜艇的现成技术资料。黄旭华如获至宝,研究者们把玩具拆开、分解,兴奋地发现,玩具里密密麻麻的设备与他们构思的核潜艇图纸基本一样!核潜艇上的设备、管线数以万计,黄旭华要求,每个都要过秤,几年来天天如此!”1988年初,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将按设计极限,在南海开展深潜试验。也难怪战士们心情忐忑,因为上世纪60年代,美国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时失事, 160多人葬身海底。
研制 战士 核心机密
80年代,主持研制我国口径最大的2.16米天文反射望远镜的关键性工作和与国外合作研制国内精度最高的13.7米毫米波射电天文望远镜。第六届考试录取21人,吴学蔺便是其中之一,同届录取的还有杨振宁、洪潮生、钟开莱、吴仲华等名家。吴学蔺的成就离不开他80年代主持研制我国口径最大的2.16米天文反射望远镜的关键性工作和与国外合作研制国内精度最高的13.7米毫米波射电天文望远镜。1983年专任该厂总工程师,组织并指导国内口径最大的2.16米天文望远镜的研制工作,并在总装连调成功后安装在北京天文台,其成果分别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工作需要的是认真的态度,严密的逻辑,谨慎的思考和坚韧的毅力,吴学蔺就是拥有“百炼成钢”钢铁意志,一路前行,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研制 中国科学... 光学仪器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5 19:56:00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我国从事高能物理研究、先进加速器物理与技术研究及开发利用、先进射线技术与应用的综合性研究基地,也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科研基地。随着科研的顺利进展, 1984年,在HAPI-0的基础上,李、顾院士带领团队自行设计研制出较大面积(125平方厘米)球载硬X射线闪烁探测器HAPI-1,并在33公里高空对蟹状星云跟踪观测成功,获得蟹状星云辐谢周期和清晰脉冲相位分布。1985年, HAPI-1的设计得到了改进和提升,发展为球载硬X射线闪烁探测器HAPI-2,在河北香河原大气所气球发放站,利用10万立气球,在38公里高空,成功对天鹅座X-1观测,获得天鹅座X-1高能X射线能谱。1993年,球载复合晶体硬X射线探测器HAPI-4研制成功,并获得了黑洞候选体Cyg X-1高质量的硬X射线图像,从而验证了直接解调方法的正确性。
研制 中国科学... 卫星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HXMT卫星有效载荷高能X射线望远镜主任设计师刘聪展介绍,高能望远镜里最主要的一个探测设备最开始的时候是希望从美国进口,但国外对我们进行禁运,在国内也走访了很多家的研究单位,都不具备生产这么大的这种晶体的能力。中能团队:永不气馁在读研究生期间, HXMT卫星有效载荷中能X射线望远镜主任设计师曹学蕾连续参与了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上的X射线谱仪的研制工作。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HXMT卫星有效载荷中能X射线望远镜主任设计师曹学蕾介绍,芯片在实验室使用是没有问题的,但要在空间应用就必须满足可靠性的要求,如抗辐照,抗静电等。
研制 HXMT... 中科院高...
在英国的18年,让黄大年在研究中逐渐成长,成为当时从事该行业高科技敏感技术研究的少数华人之一,由他主持研发的许多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更成为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6天后,黄大年与吉林大学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成为东北地区第一个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是我国历史上实施规模最大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是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重大战略计划,被称为中国地学界的“集结号”。他带领400多名高级别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协同攻关,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以他的团队研制出的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地壳一号”为标志,配备自主研制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分析一体化的软件系统。
研制 吉林大学 地球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5 1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