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蔺是我国的冶金学、机械工程学家,光学仪器专家。江苏武进人。1930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34年获美国匹兹堡卡耐基大学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引进炼钢用转炉,和周仁同时分别在昆明地区首次炼钢成功引进了孕育铸铁、阶段热处理、电焊条制作等技术。50-60年代,组织上钢一、二、三厂改进平炉,扩大上钢二厂轧钢能力。组织上海小钢厂成为多品种生产基地,协助进行“液态成形”和解决用模子压铸零件的办法等都做出了贡献。80年代,主持研制我国口径最大的2.16米天文反射望远镜的关键性工作和与国外合作研制国内精度最高的13.7米毫米波射电天文望远镜。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谈及吴学蔺的一生,最难的那段日子就要数中美庚款留学前的考试。中美庚款留学考试恐怕是史上最难的考试,全国选拔,一届只录取20来人。中美庚款留学考试考了6次,抗日战争前有4次,分别于1933、1934、1935、1936年举行;抗战期间2次,分别于1940、1943年举行。第六届考试录取21人,吴学蔺便是其中之一,同届录取的还有杨振宁、洪潮生、钟开莱、吴仲华等名家。中美庚款留学是我国唯一一个完全针对国家需要和填补学科空白而精心设计的留学计划。就物理学及其相关学科而言,中美庚款留学造就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吴学蔺学习的是钢铁金属学。
中美庚款考选的许多科目,如应用光学、仪器及真空管制造、兵工、飞机制造、硫酸及硝酸制造等,都是非常专门的技术,考生很难对其发生兴趣,而且,许多专门技术在大学或研究机关根本学不到的,需要削尖脑袋去一些公司或工厂去探密,困难重重。因此,如何使留学生按既定目标工作,而不至于因为志趣不合或学习不易中途改行就非常很重要,这是保证这项留学计划收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在这段岁月里,无论是吴学蔺还是更多的科研工作者,他们都付出了自己全身的精力,为国内的应用技术方面提供了过硬的技术支撑。
吴学蔺的成就离不开他80年代主持研制我国口径最大的2.16米天文反射望远镜的关键性工作和与国外合作研制国内精度最高的13.7米毫米波射电天文望远镜。1980年11月,吴学蔺调至南京,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厂长、总工程师。1981年参与开发研制中国首架13.7毫米波射电天文望远镜。1983年专任该厂总工程师,组织并指导国内口径最大的2.16米天文望远镜的研制工作,并在总装连调成功后安装在北京天文台,其成果分别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研工作需要的是认真的态度,严密的逻辑,谨慎的思考和坚韧的毅力,吴学蔺就是拥有“百炼成钢”钢铁意志,一路前行,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百炼成钢”的吴学蔺
图文简介
80年代,主持研制我国口径最大的2.16米天文反射望远镜的关键性工作和与国外合作研制国内精度最高的13.7米毫米波射电天文望远镜。第六届考试录取21人,吴学蔺便是其中之一,同届录取的还有杨振宁、洪潮生、钟开莱、吴仲华等名家。吴学蔺的成就离不开他80年代主持研制我国口径最大的2.16米天文反射望远镜的关键性工作和与国外合作研制国内精度最高的13.7米毫米波射电天文望远镜。1983年专任该厂总工程师,组织并指导国内口径最大的2.16米天文望远镜的研制工作,并在总装连调成功后安装在北京天文台,其成果分别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工作需要的是认真的态度,严密的逻辑,谨慎的思考和坚韧的毅力,吴学蔺就是拥有“百炼成钢”钢铁意志,一路前行,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 来源: 科普中国
- 上传时间: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