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东海科普大讲堂第35讲以《计算的历史与未来——从二进制到智能+》为主题,邀请泉州市人工智能学会监事长、泉州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朱达欣教授担任主讲。
福建省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5-04-28
惯性传感器能够通过检测运动的加速度、旋转、倾斜等等参数,在我们的手机里都有这样的传感器,而这些参数同样可以帮助鼠标判断移动状况。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4-02-18
事实上,眼睛只是感知器官,只能被动接收外界的光线信息。这些信息要经过复杂的解码后,才能在大脑里产生理解,让我们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因此,大脑其实才是最重要的视觉器官。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3-10-12
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深度学习技术,从手机上的语音助手到聊天机器人,从自动驾驶到自动导航,从搜索引擎到机器翻译,再到最近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GPT-4和chatGPT,这些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都离不开深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3-10-11
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今天的计算机能以惊人的速度计算。目前,市场上的英特尔酷睿i7-2600每秒可以完成1124亿次运算。假如一个人每秒能计算一次,那么酷睿处理器每秒的计算量要让一个人计算8万多年。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3-10-11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计算方法和计算工具方面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从17世纪进入机械计算机时代到上世纪40年代现代电子计算机诞生,中国在计算技术方面对世界的贡献乏善可陈。
北京科技报
2023-08-30
王选是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并实现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掀起了我国“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印刷技术革命,为信息时代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光明科普
2023-08-11
在人工智能(AI)的背景下,“计算能力”是指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执行复杂计算、处理大量数据和快速运行复杂算法的能力。这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关键方面,因为许多人工智能任务,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需要大量的计算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3-08-03
计算机科学中,有一类问题叫作NP难问题(NP-hard problem)。令计算机也“烧脑”的NP难问题,怎样寻求最优解?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3-06-28
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人有可能永生吗?或者说我们有可能以数字化等形式永生吗?出品: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