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微塑料通过改变微生物网络影响土壤健康,可降解塑料虽短期利好,但需关注其对生态链的长期扰动。
Engineering前沿
2025-09-16
尽管PBAT表现亮眼,研究也揭示了潜在问题:可降解微塑料在分解过程中可能释放更多微塑料颗粒,且1%浓度下会导致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15%,暗示长期使用可能引发养分失衡。
Engineering前沿
2025-09-16
8月18日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发酵过程中的pH值、温度和微生物种类共同决定了巧克力的最终口味。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5-09-10
最新研究在近海大藻碳汇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微型生物碳泵与“微生物驱动的碱度泵”双重驱动碳封存机制,为野生海藻碳汇价值及“人为沉降大藻”增汇策略的认识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5-09-08
人体就像一座精妙的生态花园,体内各处都栖息着独特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小的生命伙伴主要生活在消化道里,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调节免疫,甚至可能影响情绪。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9-05
在日常烹饪中,调料是赋予食物美味的关键。然而,你是否曾遇到过调料突然变味、结块,甚至发霉的情况?调料的变质不仅会破坏食物风味,还可能滋生有害物质。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5-09-02
食物的保存是一场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持久战。从古老的传统工艺到现代的保鲜技术,人类不断探索和创新着各种保存方法,以确保食物的食用安全和营养品质。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28
眼药水的包装上常常标注着“开封后一个月内使用”的提示?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和健康风险?让我们一起揭开眼药水使用期限的神秘面纱……
科学药语者
2025-08-23
PFAS被称为“永远的化学品”,因其极强的稳定性和广泛使用而难以降解。然而,一项来自意大利的最新研究发现,土壤中竟然存在能以PFAS为食的细菌。这项研究为环境修复提供了新方向,也引发了我们对污染源头控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4
可能是因为很多疾病都与微生物有关,这让大家一听到“细菌”“病毒”就容易紧张,将这些微生物看做是危害健康的危险分子,欲除之而后快。但实际上,真正致病的微生物只占少数,生活中大多数微生物对人体无害甚至有益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