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旨在提高人们对紧迫环境问题的认识。今年的重点是“终结塑料污染”。粮食和农业遗传资源委员会发表声明,指出终结塑料污染与遗传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相互关联。现将文章编译如下,供读者
中国绿发会
2025-06-12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写入“大农业观”,文件明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大农业观”的提出,是中国在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下对农业发展理念的深刻调整和战略升级。
一芳田自然科普
2025-06-04
2025年5月2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意大利罗马宣布,来自巴西、中国、墨西哥和西班牙的六个农业体系被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
中国绿发会
2025-05-28
我校洱海流域农业生态研究中心揭示综合粪污管理技术耦合种养循环模式显著提升集约化牧场可持续性。
大理大学生物科学馆
2025-05-16
尽管数据亮眼,研究揭露了技术瓶颈:当田间温度超过42℃时,固氮菌活性下降60%,而我国华北、西北夏季地表温度常突破45℃。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13
当城市里的青年升起无人机记录美景,或尝试用无人机点一杯奶茶,在田野里,这样的新质生产力也正带着“科技范儿”上天,为传统的农业生产赋能。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04-08
从玛雅文明的"三姐妹种植法"到现代数字农业,人类始终在探索与自然共生的智慧。
Engineering前沿
2025-03-14
旱作节水农业是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和工程等技术措施,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合理安排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应用节水保墒技术,采取防旱抗旱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高产、优质和高效。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藏西旱地农业科普示范基地
2025-02-05
藏西旱地农业科普示范基地以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藏西旱地农业科学试验站为依托,科普工作由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具体承担。将科普工作列入藏西旱地农业科学试验站2024年度工作计划。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藏西旱地农业科普示范基地
2025-01-16
温县小麦博物馆是全国首座以小麦为主题的博物馆,2014年开始规划筹建,2016年5月份开馆运行,自开馆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该馆位于温县县城西八公里处,新洛路路北,占地面积18亩。主馆采用开放
温县小麦博物馆
2025-01-16
位于甘肃中部的定西在历史上是一个十年九旱的贫困地区,但这片土地却是耐旱作物马铃薯的适种区。定西人对马铃薯有着特殊的情感,马铃薯见证了定西人民从“土里刨食”到“借绿生金”的历程。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4-12-24
智慧农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赵春江院士在《智慧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一书中对智慧农业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智慧农业指的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下,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感知、传输、存储、处理和控制,从
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
2024-12-18
农耕文明,汇聚了中国劳动人民数千年的智慧,其精髓对现代农业仍具有深远的影响。溯源见远,在古老农耕智慧中窥见中华文明的根基。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