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写入“大农业观”,文件明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大农业观”的提出,是中国在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下对农业发展理念的深刻调整和战略升级。随着人口结构变化、消费需求多元化以及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农业模式已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

(通俗说国家提出“大农业观”主要是因为过去只盯着18亿亩耕地种粮食的老办法不够用了。现在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光靠传统种地很难满足。加上国际形势多变、极端天气增多,粮食安全压力大,必须把眼光放远—向森林要山珍、向草原要肉奶、向海洋要水产,还要用高科技提高产量。同时让农业和旅游、加工等产业结合,既赚钱又环保。说白了就是“跳出农业干农业”)


**概念:**大农业观是指以系统思维和整体视角看待农业发展的理念,强调跳出传统“小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的局限,将农业置于更广阔的资源、产业和生态体系中统筹谋划。其核心在于拓展农业的边界和功能,推动农业从单一生产向多元融合转型,实现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发展。

**时间:**2015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的观念”,2017年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写入“大农业观”。


做法:

1、推动全产业链融合,从种植向加工、物流、销售延伸,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品牌营销,提升附加值。

2、强化科技与数字赋能,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种业振兴等

3、构建生态循环体系,发展绿色农业,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还田、种养循环等。

4、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


大农业观与大食物观的联系和对比:

**联系:**两者均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为核心,强调“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追求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升级,满足多元化食物需求。

大农业观是基础,通过升级农业产业链,为食物多元化提供生产和技术支撑。

大食物观是延伸,在农业体系之外,开拓更广阔的食物资源,两者共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对比:

|| ||

通俗说就是大农业观是“如何发展农业”,侧重生产方式;大食物观是“吃什么、从哪里来”,侧重供给内容。

来源: 公众号:新农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