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天恰好是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卓越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三强51岁生日,这声东方巨响,成为了他最难忘的生日礼物。
光明科普
2023-10-16
【“两弹一星”科普小园地】(1)导弹、核弹与人造卫星
“两弹一星”科普小园地专栏,从军博展厅里矗立的我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说起。开篇介绍了“两弹一星”的基本概念,简述了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时代背景和所起作用。
国防电子信息
2025-04-29
这是一篇关于选择与奉献的颂歌。文章通过讲述钱学森人生中的数次关键抉择——从立志造铁路到毅然改学航空,从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到回归一穷二白的祖国——展现了他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崇高情怀。
北斗天宇航天科普基地
2025-09-16
从模仿到创新:中国高科技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一):“两弹一星”的辉煌
我国“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这一系列成就意义非凡,是中华民族全体取得的伟大进步,更像丰碑一样永远矗立在共和国的历史上。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2-11-10
王淦昌一生中三次与诺贝尔物理学奖擦肩而过。这三次载入史册的重大发现分别是:1931年发现中子,1942年发现中微子,1959年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
光明科普
2023-11-01
【“两弹一星”科普小园地】 (5)17号工地——原子弹的摇篮
北京以北,长城脚下,河北省怀来县官厅水库之畔,这里曾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爆轰试验场,代号“17号工地”。在这片被誉为“原子弹的摇篮”的土地上,打响了爆轰试验第一炮,孕育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雏形。
国防电子信息
2025-08-28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北京科协
2024-08-18
【“两弹一星”科普小园地】 (4)原子弹核心部件——甲种分离膜
铀235是制造原子弹必需的材料,要获取足够浓度的铀235则离不开一种名为“甲种分离膜”的核心材料。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研制出甲种分离膜,从而使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国防电子信息
2025-07-23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北京科技报
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