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活动四肢似乎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无论是轻轻松松地端起一杯茶,还是悠然自得地散步,这些动作都显得那么即时、自然,仿佛不需要经过太多思考。然而仅仅是抬起一根小小的手指,皮肤下那看似不起眼的骨骼肌细胞,其实正在经历一场复杂而精妙的大工程。

骨骼肌,它就像是一个生物版的俄罗斯娃娃,层层嵌套,每一层组织里都能找到缩小版的构造。每条骨骼肌都与身体的众多骨骼之一紧密相连,正是这种连接,赋予了骨骼活动的能力。而将肌肉与骨骼相连的,是一种名为肌腱的结缔组织,它如同坚韧的纽带,确保肌肉的力量能够准确无误地传递到骨骼上。

在每根肌纤维的中心,藏着名为肌原纤维的杆状结构。这些丝状构造可不简单,其中包含了两种至关重要的蛋白质——肌动蛋白和肌凝蛋白。它们就像是肌肉收缩舒张的“幕后英雄”,彼此间的相互吸引,让肌肉得以完成收缩和舒张的动作。不过,这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并非一蹴而就,肌肉组织中需要先发生一连串连锁反应,释放出特定的分子,它们才能顺利结合。

肌内膜包裹着一束束的肌纤维,而肌原纤维是构成肌纤维的结构。

这些蛋白质间的互动遵循着“肌丝滑动”模式。当组织释放出钙和“三磷酸腺苷”(简称ATP,这是一种神奇的分子)时,肌动蛋白和肌凝蛋白便开始发挥作用,收缩肌原纤维中名为肌小节的区域。而当钙和ATP耗尽时,这两种蛋白质就会分离,让收缩的肌小节放松,肌肉也随之舒张。这种循环持续进行,肌肉就能带动身体动起来:整体组织牵动肌肉,肌腱也跟着运动;当肌肉收缩时,它所附着的两根骨骼被拉近,动作便产生了。

让我们更深入地剖析一下肌肉的构成。肌外膜是一层纤维鞘,它紧紧环住肌肉的结缔组织,为肌肉提供保护。血管则通过红细胞将氧气运至肌肉细胞,为肌肉的运作提供能量。肌束膜也是结缔组织,它负责分隔每束称为肌束的肌纤维,让肌肉的结构更加有序。肌细胞的细胞膜叫肌膜(sarcolemma),上面有着能让钙离子等化学物质通过的孔洞,是肌肉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细胞核作为细胞中最重要的胞器,里面藏着对细胞生成至关重要的遗传讯息,指导着肌肉细胞的生长和发育。肌原纤维是可收缩的丝状构造,内含肌肉收缩所需的蛋白质,是肌肉力量的直接来源。

骨骼肌纤维的收缩与舒张是一个高度协调的分子运动过程,其核心机制是肌丝滑动原理。当运动神经冲动传递至肌膜时,兴奋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导至肌质网,触发储存的钙离子大量释放至肌质。这些钙离子与细肌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引起原肌球蛋白构象变化,从而暴露出肌动蛋白上被掩盖的活性位点。随即,粗肌丝的肌球蛋白头部与这些位点结合形成横桥,在ATP水解供能的驱动下,肌球蛋白头部发生定向偏转,牵引细肌丝向M线方向滑动。这一过程导致肌节缩短,表现为明带和H带变窄,而暗带长度保持恒定,最终实现肌肉收缩。

当兴奋终止时,肌质网膜上的钙泵将钙离子主动回收,使肌质内钙离子浓度迅速下降。随着钙离子与肌钙蛋白解离,原肌球蛋白重新遮蔽肌动蛋白的活性位点,肌球蛋白头部与肌动蛋白的结合随之解除。在弹性组织的回复作用下,细肌丝回到初始位置,肌节恢复原长,肌肉进入舒张状态。值得注意的是,ATP在此过程中发挥双重作用:既为肌丝滑动提供能量,又是横桥解离的必要条件。这一精密调控机制确保了骨骼肌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神经指令完成舒缩活动。

肌肉约占人体重量的40%,可见其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而心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跳动也离不开特殊的肌肉——心肌。成年人的心脏通常每分钟跳动60到100次,为了让血液在全身循环,心脏得持续收缩、舒张。心肌细胞虽与骨骼肌细胞相似,但前者的分枝更多,并透过间盘相连。间盘让心肌细胞呈波浪状运动,这种独特的运动方式让心脏成了体内强大的“泵”。心脏的收缩由电脉冲引发,但心跳却受自律神经系统掌控,无需意识思维,电讯号就能活化心肌细胞,让心脏每天平均跳动10万次,为我们的生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心肌细胞收缩,让心脏得以抽送血液。人类的心脏每天平均会跳动10万次。

从微观的蛋白质互动到宏观的身体运动,从骨骼肌的精妙构造到心肌的独特运作,肌肉的力量无处不在,它支撑着我们的每一个动作,维持着我们的生命活动,真可谓是人体中最神奇的存在之一。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孙轶飞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史研究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委员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