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台灯下,小焦又一次将安眠药瓶推到桌角。镜中映出的臃肿身形与病历本上肥胖的诊断刺痛着双眼,更让她焦虑的是持续三年的失眠——前段时间在人民医院开的安眠药虽能换来短暂睡眠,晨起却总是头目昏沉如坠云雾中。直到三个月前的一天,她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体重管理门诊见到孙贵香教授桌上那本泛黄的《黄帝内经》,才真正叩开了健康之门。
“你这是心肾不交、脾虚湿滞的失眠与肥胖”,孙教授将三根手指搭在小焦手腕上,“《灵枢·大惑论》说‘卫气不得入于阴……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这是阳不入阴、心神浮越的表现。而脾虚不能运化水湿,痰湿停滞于体内导致肥胖。”
在中医天人合一的智慧体系中,睡眠从来不是简单的闭目养神,而是人体阴阳消长的生理信号。《黄帝内经》言:“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这简短的十字道破了人体代谢与昼夜节律的精妙联系。
现代人常将减肥等同于“管住嘴、迈开腿”,却忽视了**“睡眠调形”**这个关键维度。当我们在深夜里追逐电子屏幕的微光时,实则正在打破生命本源的阴阳平衡。《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年》指出,我国居民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为7.06h,比十年前缩短近1.5h,且约38%的成年人存在睡眠问题,多项研究表明睡眠时间与肥胖密切相关。
一、子午流注中的代谢密码
中医将人体视作“小宇宙”,睡眠质量直接反映着体内阴阳的消长平衡。亥时(21:00-23:00)三焦经当令,恰是人体启动代谢修复的黄金时段。《难经》记载:“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此时段及时入睡,可助三焦通利、元气敷布、气机畅通。子时(23:00-1:00)为胆经当令,此时阳气初生犹如嫩芽破土,若不能安然入眠,则少阳之气不升,肝胆疏泄失常,人体代谢迟缓。
临床观察发现,长期熬夜(在23:00后入睡)者,其基础代谢率较规律作息者明显下降,这种代谢滞缓在中医看来正是“少阳之气不得升发”而导致阴寒痰湿滞留的表现。
二、寤寐失衡酝酿痰湿致胖
《景岳全书》指出:“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而“卧不安则脾伤”。当睡眠节律紊乱时,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必然受损,未被完全运化的“谷气”便转化为湿浊痰脂。这类体质者常见虚胖松软、晨起困重、舌苔厚腻,正是《丹溪心法》所言“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的典型表现。
临床常见患者自述“越熬夜越想吃”,这种病理现象在《黄帝内经》中早有预见:“胃不和则卧不安”。深夜进食加重脾胃负担,形成“食积-失眠-代谢紊乱”的恶性循环。正如油灯需适时添油,人体也需要在特定时辰完成“脏腑濡养、浊物排泄”的自我清洁与代谢工程。
三、子午食寤动静相和调理
(一)子午相和:法于阴阳,顺天时以调阴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春季阳气升发,宜清晨5:00-7:00(卯时)起床,借少阳木气疏泄肝郁,助代谢升发;夜晚23:00前入睡,使肝胆得以藏血解毒。
夏季昼长夜短,可晚睡(不超过23:00)早起,晨起适度运动以宣通心阳,午间11:00-13:00(心经当令)小憩15分钟,养心火以助运化。
秋季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21:00入睡,6:00起床,顺应肺金收敛之性,避免熬夜耗伤肺阴。
冬季当“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尤其是冬至前后,建议21:00入睡,7:00后起床,以固护肾阳,避免寒邪伤正。
(二)食寤相和:以五味调脾胃助运化
《黄帝内经》强调“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现代人晚餐过晚过饱恰好犯了“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大忌。“五谷为养,五果为助”,食疗之要在于调和脾胃气机。夜间宜食清淡,忌肥甘厚味,使脾胃得养,心神得安,痰湿自消。建议戌时(19:00-21:00)后停止进食,让脾胃得以“夜卧则血归于肝”,有助于深度睡眠。
(三)动静相和:以导引畅通经络,动以化浊
晨起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配合鼻吸口呼,随动作升降舒展脾胃气机。申时(15:00-17:00)膀胱经当令时练习“摇头摆尾去心火”,降心火以交通心肾。戌时(19:00-21:00)可练习“卧云式”,仰卧屈膝,双手叠放丹田,舌抵上腭,行逆腹式呼吸,心守丹田以安神。白天属阳多动,晚上属阴多静;晨起宜动,睡前宜静,顺应阴阳消长。
四、避忌三害:远离起居不当之致肥陷阱
(一)忌夜灯扰阳
《类经》指出:“昼则阳气在外,夜则阳气内守。”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使卫气浮越于外、阳不入阴,代谢率下降10%-15%。建议睡前一小时调暗灯光,关闭手机等电子产品。
(二)忌卧处阴冷
脾喜燥恶湿,若卧室潮湿寒冷(如空调直吹、地铺而眠),易致寒湿困脾、阳气被遏,运化失司。《千金要方》强调:“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其核心是顺应四季阳气升发与收藏之势,若要拥有高质量的睡眠,日常更需注重卧室干燥通风,避免寒湿入侵。
(三)忌晨起懒卧
辰时(7:00-9:00)胃经当令,赖床过久则胃气壅滞、痰湿内聚。中医有“晨起三件事”:推腹(掌根从心窝至小腹推揉36次,助脾胃气机下行)、叩齿(上下牙轻叩100次,固肾气)、踮脚跟(提升阳气,强筋骨、利三焦),可激活身体代谢。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更需回归生命本真的呼唤,与日月星辰的律动相连,与四时阴阳的流转相通。“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当我们将睡眠视为与天地对话的修行,那些困扰现代人的体重问题,或许会在斗转星移间迎刃而解。
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生之道,终究是**“道法自然”**,让生命回归它本来的韵律。而小焦通过调整作息、改善饮食、勤加锻炼,三个月后复诊时,镜中的她已褪去了臃肿,更惊喜的是现在沾枕头就能入睡,晨起浑身神清气爽!孙贵香教授在病历上写下“脾健湿化,阴阳自和”八个字,笑着与小焦说:“顺应天时,调和脏腑,自能‘夜寐得安,形瘦神宁’啊!”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吕茜 高钰萱 胡家宝 符逢春 向美燕 罗易云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