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是第37个全国爱国卫生月,旨在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公众对健康生活的认识,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承重关节,承载着日常行走、运动及劳动的重任。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苏新平教授和罗海恩主任关节运动医学团队结合中西医理念,为大众提供科学护膝指南,助力全民健康。
一、膝关节常见问题:中西医学的共识与差异
膝关节疾病多由劳损、退变及炎症引发,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僵硬及活动受限。西医将其归类为骨关节炎、滑膜炎、半月板损伤等,强调病理结构改变;中医则视其为“骨痹”“筋伤”,认为与气血瘀滞、肝肾亏虚相关。二者虽视角不同,但均认同“预防为先,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二、中医护膝方法:调和气血,强筋健骨
1. 针灸与推拿
**穴位刺激:**针灸膝眼、阳陵泉等穴位,可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推拿舒筋:**揉按股四头肌、髌韧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2. 中药调理
**内服:**黄芪、杜仲、牛膝等药材可补肝肾、强筋骨,适用于慢性劳损者。建议每日用水煎服,每次用量约为15—30克,连续服用4-6周为一个疗程,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外敷:**采用红花、艾叶制成的药膏热敷,可祛寒湿、活血止痛。使用时,将药膏均匀涂抹于膝关节周围,每晚热敷20~30分钟,温度控制在40-45°C,避免烫伤,注意过敏现象。
3. 导引养生
**八段锦“蹲起式”:**缓慢蹲起配合深呼吸,增强下肢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
**太极拳“云手步”:**柔和转动膝关节,促进关节液分泌,润滑软骨。
三、西医护膝方法:精准干预,科学康复
1. 物理治疗
**肌力训练:**靠墙静蹲、直腿抬高强化股四头肌,减轻关节负担。
**冷热敷交替:**在急性损伤的48小时内,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1—2小时进行一次,以帮助止血和减少肿胀。48小时后,改用热敷,每次20分钟,每天2—3次,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痉挛。请根据个人情况判断,若肿胀持续或加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式并咨询医生。
2. 药物与手术
**抗炎镇痛:**非甾体类药物短期使用,严重病例可考虑关节腔注射。
**微创手术:**关节镜技术修复半月板损伤,软骨移植改善退变。
3. 运动防护
**避免高危动作:**减少深蹲、跪姿及长时间负重。
**装备辅助:**运动时使用护膝,选择缓冲性能好的鞋垫。
四、中西结合方法:多维防护,长效管理
1. 饮食共调
**中医:**多摄入黑豆、黑芝麻等补肾食材,少食寒凉之物。
**西医:**补充钙、维生素D,Omega-3脂肪酸减少炎症。
2. 体重控制
每减轻1公斤体重,膝关节压力可减少3—4公斤,推荐BMI维持在18.5-23.9。为了有效控制体重,建议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炸食和甜点,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比例。同时,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可以通过少量多餐的方式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3. 生活习惯优化
中医:避免久坐久立,睡前泡脚驱寒。
西医:选择游泳、椭圆机等低冲击运动,减少关节磨损。
4. 定期筛查
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膝关节X光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五、护膝有哪些误区?
**误区1:**膝关节疼痛时“静养不动”,以为这样可以减轻疼痛。实际上,长时间不运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反而加重问题。
**纠正:**适度运动可增强肌肉保护关节,例如散步、游泳等低冲击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但需避免过度负重,如爬山或举重。
**误区2:**盲目热敷或贴膏药,以为这样可以快速缓解疼痛。但在急性损伤初期,这样做可能加重肿胀和炎症。
**纠正:**急性损伤初期(48小时内)应冷敷,以减少出血和肿胀。膏药需遵医嘱选用,避免使用不当引发皮肤过敏或其他问题。
运动前热身5~10分钟,拉伸膝关节周围肌肉。日常佩戴护膝时,确保不压迫神经血管。
专家提醒
苏新平教授和罗海恩主任关节运动医学团队提醒,膝关节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石。中西医结合护膝,既发挥中医“治未病”的调理优势,又结合西医精准诊疗技术,以实现“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长效保护。让我们从日常细节做起,共同守护关节健康,迈向活力人生!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三科(关节外科)张道伟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