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寐(即失眠)已成为许多人面临的常见问题,或多或少困扰着我们的生活。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对不寐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调理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从中医的角度,共同认识不寐的及调理策略。

一、认识不寐

不寐,在中医典籍中多有记载,如《黄帝内经》中的“目不瞑”、“不得卧”,均指的是现代所说的失眠。它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或彻夜不眠,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质量。

二、中医解读不寐病因

中医认为,不寐的发生与我们的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具体病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心火亢盛:情志不遂,郁怒化火,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扰动心神,导致不寐。

(2)心血不足:久病体虚,心血耗伤,或思虑过度,暗耗心血,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引发不寐。

(3)脾虚不运: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劳倦过度,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奉于心,心神失养而不寐。

(4)阴虚火旺:素体阴虚,或热病伤阴,肾阴耗伤,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形成心肾不交,导致不寐。

(5)痰热内扰:饮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成癖,酿生痰热,上扰心神,亦可引起不寐。

此外,我们的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或抑郁都会导致不寐哦!

三、中医调理不寐的方法

中医调理不寐,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可以采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情志疗法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

(1)中药内服:根据不寐的不同证型,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如心火亢盛者,可选用黄连阿胶汤清心泻火;心血不足者,可选用归脾汤补益心脾;阴虚火旺者,可选用六味地黄丸滋阴降火;痰热内扰者,可选用温胆汤清热化痰。

(2)针灸疗法: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整经络气血,达到安神定志、调和阴阳的目的。常用的针灸穴位有神门、内关、三阴交、安眠等。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舒缓紧张的肌肉和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放松身心,改善睡眠。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头部按摩、背部推拿和足底按摩等。

(4)情志疗法:情志因素是不寐的重要诱因之一。中医强调“心主神明”,情志的调护对于改善睡眠至关重要。患者可以通过冥想、太极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和平和的心态。

除了专业的中医调理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每天在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过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和烟酒等。晚餐不宜过饱,以免影响睡眠。

(3)适当运动: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改善睡眠。但应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4)营造良好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整洁、舒适和温度适宜,减少噪音和光线的干扰,营造有利于睡眠的环境。

总之,不寐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和多种调理手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自我养护和调节情绪,以促进睡眠质量的改善。

(本文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审稿:郝洋/郭盛楠

排版:李述东

来源: 中国针灸学会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