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心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健康的四大基石,这些大家都拥有吗?当今,良好的睡眠对于很多人来说已成为一种奢求。中国睡眠研究会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这意味着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

01什么是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觉醒的节律紊乱,导致睡眠质量异常,睡眠中行为异常所造成的临床综合征。

02睡眠障碍具体分类?

睡眠障碍为临床一大类疾病,与睡眠有关的疾病已达90多种之多,最新国际指南中将睡眠障碍分成七大类,具体如下:

**1、失眠障碍:**慢性失眠、短期失眠等;

2、睡眠呼吸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睡眠相关低通气、睡眠相关低氧血症等;

**3、中枢性睡眠增多:**发作性睡病、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特发性睡眠增多症等;

**4、异态睡眠:**睡行症即梦游、夜惊、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梦魇、睡瘫等;

**5、睡眠相关运动障碍:**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腿动等;

**6、昼夜节律紊乱性睡眠障碍:**睡眠时相提前、睡眠时相延迟、非24小时睡眠节律等;

**7、无法分类睡眠障碍:**临床部分睡眠障碍无法归类于前六类,可归纳为第七类。

03睡眠障碍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睡不着

多见于失眠障碍、不宁腿综合征(RLS)等。主要表现形式包括难以入睡、睡后频繁觉醒、醒后不易再睡、早醒,或晨起后感到整晚没有睡眠,白天感不适或疲乏,不能使人精神振作或恢复精力,甚至出现嗜睡等情况。

2**、睡不好**

多见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PLMD)、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等。主要表现为睡行症、睡惊症、睡眠期行为障碍、梦魇。有些则表现为睡眠不深、自觉多梦、虽入睡但缺乏睡眠感。

3**、睡不醒**

多见于发作性睡病、周期性嗜睡(KLS)等。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睡病(日间过度思睡伴猝倒)和(或)特发性睡眠增多(日间过度思睡但不伴猝倒);有些则表现为白天晚上总想睡觉,睡眠时间明显增多,但仍感精神不振或精力不足。

04睡眠障碍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1.导致昼夜节律失调、激素水平异常波动。少年儿童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情况,孕期人员可出现早产及低体重儿情况等。

2.可出现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反应灵敏性下降,学习工作效率下降情况;可导致脑功能受到影响,出现记忆力、智力减退情况。

3.可出现精神健康问题,轻者出现神经衰弱,重者可出现焦虑抑郁表现。

4.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轻者出现胃肠功能失调,重者可能增加肿瘤发病率。

5.睡眠障碍可影响多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心肌梗死等),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内分泌系统疾病(肥胖、糖尿病等)均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

什么是失眠?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

晚上睡不着,白天却瞌睡不断;

买最贵的保健品,熬最晚的夜。

但是,你感受到的失眠,是真正的失眠吗?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01失眠障碍相关检查项目

**1、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睡眠障碍诊断的“金标准”。有助于对慢性失眠的严重程度评估和指导治疗;

**2、日间多次小睡潜伏期测试(MSLT):**评估白天嗜睡程度的“金标准“,用于评估失眠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3、睡眠问卷:**如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Epworth嗜睡量表(ESS)等;

**4、睡眠日记:**一般连续记录2周;

**5、体动记录仪( Actigraphy):**常佩戴于手腕部,使用简单、方便,可以在家完成,真实反映睡眠卫生习惯和排除睡眠节律问题。

失眠的治疗

1、睡眠卫生教育

1、1 规律作息 保持稳定的生物钟,与大自然同步;避免睡眠时间无节律、午睡或卧床时间过多、经常熬夜等;

1、2 改善睡眠环境 适宜的卧室温度(20-23°C),舒适的床(床宽以人肩宽2.5-3倍为宜、床铺高度45-50cm为宜、床铺长度为就寝人身高+20cm为宜),柔和偏暗的灯光;

1、3 睡眠姿势 对于健康成人来说,仰卧位是最佳睡姿;俯卧位会压迫肺部和心脏,影响呼吸;左侧卧位会压迫心脏;对于打鼾者,仰卧位会加重打鼾,右侧卧位是最佳睡眠姿势;

1、4适度运动 运动时间以白天为主,睡前3小时避免大量运动;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宜,如散步、快走、慢跑等;睡前可以做一些缓冲活动,如阅读杂志、短故事、书,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提升睡眠质量;

1、5科学饮食 首先一定要吃早餐;其次,晚餐在睡前2-3小时,避免夜宵和刺激性食物;限制茶叶、咖啡等摄入量。

2**、**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

国际上推荐治疗失眠的一线治疗手段,是非药物治疗首选方法,其短期疗效与药物相似,长期疗效比药物治疗更佳。

2、1 认知治疗

改变对睡眠的不合理信念和态度,做到“四不要”:

●不要对睡眠时间和质量期盼过高;

●不要刻意去睡,转移注意力;

●不要扩大失眠的后果,“怕失眠”,糟糕至极;

●不要补觉,将睡眠时间缩短到和失眠前一样。

2、2 行为治疗—刺激控制疗法

●有睡意时才上床;

●卧床20min无法入睡,应起床离开卧室,进行简单活动,有睡意时再返回卧室睡觉;

●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

●不管何时入睡,应保持规律的起床时间。

2、3行为治疗—睡眠限制疗法

●减少卧床时间,使其和实际睡眠时间相符,睡眠效率维持>85%至少一周,可增加15-20min卧床时间;睡眠效率<80%,减少15-20min卧床时间;睡眠效率80-85%之间,维持卧床时间不变;

●可以有不超过半小时的规律午睡,避免日间小睡。

2、4 行为治疗—放松训练

●渐进性肌肉放松;

●自然训练;

●自我催眠;

●静默或冥想。

3、神经调控:

如失眠治疗仪、磁疗、脑功能生物反馈仪等。

4、麻醉诱导深度睡眠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一种的微创治疗方法,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在含有星状神经节的疏松结缔组织内,以达到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与节前、节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可逆性阻滞,同时配合静脉安眠药物诱导深度睡眠。目前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临床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不仅用于治疗其支配区域的头、颈、胸和上肢的疼痛性疾病,而且也用于心脑血管、植物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其治疗范围遍及全身各部位。

5、药物治疗:(因某些药物有副作用或成瘾性,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地西泮(安定)等;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唑吡坦等;

中成药类药物:如枣仁安神胶囊等;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阿戈美拉汀;

中医中医治疗:如练功(内养功、静坐、桩功、太极拳、八段锦等)、足浴、热 敷、穴位埋线、药枕等,中医针灸、耳穴、拔罐、刮痧、电针等疗法。

来源: 湖南省睡眠研究会:科学解密睡眠